今天是Tina与您分享的第126篇原创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关于畅销书籍《被讨厌的勇气》一本的解读,主题就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本书已经在我的书架上,翻了几页,哲学原理很强,是需要慢慢的、安静的去体会。等手头书看完了,准备作为早起学习的下一本书。
很多人相信幸福感是跟别人比出来的,现代人生活水平比几十年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其实不要说几十年,我相信比10年前都会好很多。但是幸福感并没有明显提高多少,人们最在意的总是在人群中的相对位置。
就像昨天晚上,我先生吃饭时在想什么时候把房子卖了,换大房子。我说你很着急吗?你着急换大房子是为了什么?
其实我能感受到我先生的不幸福感,他只是在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即使我们现在换上大房子了,他在那个当下是获得幸福感了,但也是短暂的,是不自由的。因为抬头一看,我们身上不仅背负更多的负债,而且身边的人可能又跑你前面去了。这就像我们爬山一样,像我们苏州这里的灵白线一样,你以为你登顶了,你成功了,但你会发现前面还有个更高的山头等着你攻克呢。
阿德勒提出的幸福,是来自人际关系的高级状态,叫做“共同体感觉”。就是幸福是你出于对社会的关心,作为共同体的一员,积极参与其中,找到归属感。幸福来自贡献。
阿德勒这个“共同体感觉”的前提,是我们必须和别人建立横向的关系,也就是人人平等。再进一步,你要把别人看作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
例如,我现在负责的培训这个工作,我们的同事、代理、客户能力比我强的比比皆是,我们的代理中还有人学历是博士的呢。但是在培训方面,大事小事都会找我,我目前是好字声培训方面的主心骨,我的工作能够帮助到大家,我就会觉得很幸福,因为我在这里有强烈的归属感,我们聚集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一起奋斗,一起合作,各司其职,人尽其才。
这样的幸福不需要跟人比,即使比,归根结底还是比的每个人的“价值”,但是我们每个人各有各的价值,这些价值是在不同的方向上,其实真的没有可比性。
另外我们也不要去纠结具体贡献的大小,一旦你计较多少了,也是不开心不幸福的。幸福是由“贡献感”决定的,这个感觉并不在于你的行为起到了什么结果,而是你认为你自己做出了贡献,你就做出了贡献,你就立即获得了幸福。也许你做的这件事别人根本看不到,也许别人还误解你,但是没关系,你自己知道你做了贡献。
就像我现在辅助营销做各种活动,如果大家都很计较这事应该谁做,谁多做谁少做的话,那这件事即使大家一起完成了,大家各自都是不开心的。所以我愿意在我力所能及范围内去多承担些,我不计较这件事到底应该谁负责,我只关心做这件事的意义,有意义就去做,即使工作量很大,我也会觉得很开心和幸福。
为什么马云那么有钱,还要去做老师;比尔盖茨那么有钱,还在坚持慈善,还在坚持当书评人,推荐各种好书。他们图什么呢?
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你有启发了吗?
阿德勒说: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改变,只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发现自己的亮点就好。
加油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