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本解读
(一) 吴用生平和性格特点:
吴用,作为水泊梁山的头号智囊,在梁山泊大聚义后排名第三,掌管梁山机密军事。许许多多奇谋秘计都出于他的构划。同时,他还左右着梁山的前途,历次生死一发的权力斗争背后,都投射着吴用的智谋。在《第五才子书法》中,曾有这样的一段话:“吴用定是上上人物,他奸猾便于宋江一番,只是比宋江心地端正。” 作为《水浒传》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第一次在书中出场:“似秀才打扮,戴一顶桶子样抹眉梁头巾,穿一领皂沿边麻布宽衫,腰系一条茶褐銮带,下面丝鞋净袜,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
一个似“似秀才打扮”就奠定了他整个人物的基调,与梁山上大多数以武艺程强之人不同,吴用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是以智取胜的人物。作秀才打扮,那么吴用定然是一个读书人了。
我们知道,在宋朝重文轻武,读书风气极高,他们的目标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文人能在朝廷中取得很高的成就,只要成功考取进士便能为官。再看吴用在《水浒传》中,以其智计为梁山立下了无数的功劳,这就说明其个人能力不低。说到这儿,问题就来了。既然吴用本人才能出众,他为何不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而要成为世人眼中的“草寇”呢?
事实上吴用并不是没有参加科举,他不止参加了科举,而且差一点就成为了状元。《郓城县地名志》记载,吴用是今郓城县城东约10公里的车市村人。吴用的父亲在当地是有名的大才子,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而且对古代经典的了解也极为出众,有他的教导,吴用本人自然成就不小。到了科举之年,吴用进京赶考。一场考试过后,考官开始评阅试卷。当时的主考官一看到吴用写的文章便眼前一亮,认为其文才极好,当能得第一。若正常发展下去,吴用一个状元是跑不了的,但是关键是中间出了问题。
当时蔡京也看见了吴用所写的文章,虽然他承认吴用文章写的好,但是却并不喜欢吴用。为什么呢?因为吴用入京之后,一直没有向他递过拜帖,他认为吴用眼里并没有他。还没高中便是如此,如果中了状元,岂不是要成为自己的一个敌人。出于这种心理,蔡京开始动手阻止吴用成为状元了。
他对皇帝说,吴用的文章的确是写的好,但是关键是他的名字实在不吉利。“吴用”不就是“无用”吗?如果圣上将他点为状元,不是说宋朝无可用之人了吗?实在是有损大宋国威,还请皇上三思啊!皇帝一听,好像是那么一个道理,于是便在吴用的试卷上批道:“永不录用”。吴用就这么断了科举取仕之路。此事吴用并不知情,但是他在第二次进京考试之时,遇见了一位高人。当时这位高人穿着朴素,正在晒粮食。吴用看见天上乌云开始聚拢,怕是一会儿就要下雨,便好心告知他。但是那人却回了句:“不必。大雨虽有但下不到我场里,刮阵风正好吹吹小麦中的土气。”不一会儿天气大变,暴雨突至。吴用惊奇的是,在对岸暴雨倾盆,潮水大涨,但是这边却仅仅只是刮了风,丝毫不见雨水落下。吴用这才知道自己遇见了高人,遂绝了入京赶考的心,跟在高人身边学习周易和兵法。几年过去,吴用学成归家,却被自己的父亲撵出家门,随后到了东溪村教书。与晁盖相识并相交甚秘,随后用计谋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与晁盖一起上了梁山。
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吴用此人沉着冷静,神机妙算,足智多谋,最擅长根据梁山众好汉的特征来分配工作,因此能使个人物尽其用,最终达成他想要的目标。他是一个典型的领导型人物,不过可惜的是吴用此人有些时候为了某些目的,而过于不择手段,失了正大光明。比如:林冲和王伦的关系一半是他挑拨的,卢俊义也是他骗上山的,还害得卢俊义吃了很多苦头,甚至差点连命都搭上了。自从宋江上了梁山,吴用就帮他出谋划策,逼着很多人上梁山,但手段往往都是很毒辣的。
(二)、弃晁盖选宋江
按理说,吴用本是晁盖发小,长居东溪村,终年依附于晁盖,扮演他的智囊角色。从劫取生辰纲,到火并王伦,吴用从中筹划,功绩不小,对晁盖也算忠心。可是为何宋江上山后,就轻而易举地将吴用收服了?
从书里面,我们可以找到一些信息:吴用作为一个读书人,考取功名是一个读书人非常想要得到的。只是由于当时北宋后期的机制不同,即使考取了,也不一定会被录用。因为当时的社会的黑暗,即使考取功名,也不一定会有好的仕途。所以最后他坚定了他的抉择,和晁盖一起走上梁山,寻求他的另一番生活。但是上了梁山之后,他发现,晁盖只是想在山中称大王过逍遥快活的生活,并没有更广阔的理想,这跟他的理想很不相符,正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直到宋江来了,这一切有了改变。宋江和吴用,都是同一个路上的人,自幼读书,有着自己的远大抱负。而他的生涯又和吴用相同,让他们更加的认可对方,觉得好像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宋江正式上梁山落草是在全书第四十一回,而仅仅到第四十七回,当晁盖要杀掉前来投靠的杨雄、石秀时,宋老鼎力劝不可,而吴用的话头曾经和他完整分歧,“公明哥哥之言最好,岂可山寨自斩手足之人?”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吴用曾经背叛了多年的好友和宿主晁盖,倒向宋江。在宋江得到天书回到梁山之后,更是“每日筵席,饮酒快乐,与吴学究看习天书。”
后来晁盖惨死,宋江登位,可谓梁山最重大的一次转折,推动这一出惨剧或者说闹剧上演的,是吴用叛晁投宋。晁盖失吴用,羽翼断折;宋江得吴用,如虎添翼。晁天王死后,宋江和吴学究这对“密切战友”更是互为依存,基本处于共管梁山的状态。吴用深知宋江能帮他达成自己的理想和目的,这在后来的事情中都得以体现,而且一切都在吴用的掌控之中,并朝着他想要的方向去发展,在梁山他谋得了自己想要的,从而获得了自己的荣耀,获得了衣食无忧的生活。难怪在《第五才子书法》中,关于吴用与宋江的特殊关系,有这样一段:“宋江是纯用术数去笼络人,吴用便明明白白驱策群力,又军师之体。吴用与宋江差处,只是吴用却肯明白说自家是智多星,送江定要说自家志诚质朴。宋江只知道自家笼罩吴用,吴用却又实实笼罩宋江。两个人心里各各自知,外面又各各只做不知......”
二、课时计划:
针对小学高段学生,对于吴用这个人物的学习,重点放在他策划的几次精彩事件上,其他方面,我只打算在班上渗透。因为是节选章节学习,所以预计需要两学时。第一学时梳理吴用策划的两次精彩的事件,感受他“智多星”的绰号由来(详见解读);第二学时,整体感知吴用形象:有抱负、善用智谋等特点。
第一课时目标:学习、批注吴用智取生辰纲、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吴用智赚玉麒麟等章节,感受吴用的善用智谋的特点;
A、阅读提供的资料,学习吴相关部分,简单批注自己的感受。
B、根据你的批注,你觉得吴用为什么会改投宋江麾下?
第二课时目标:整体感知吴用的人物形象。
B、推荐阅读《水浒传》其他章节。
C、通过两节课的集中学习,谈谈你感受到的吴用这一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