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不会读书。
一是不会朗读。初三的学生,读课文,和读说明书一样,毫无感情。
二是读书不思考。这种阅读,我们称之为“无效阅读”。
思考不思考,我们没有一个可视的标准,我们这里,我们先不讨论。这次我就想说说朗读问题。
朗读,不需要孩子有多高的阅读水平。主要是要让他张开嘴。
语文成绩怎么提高。除了老师讲,还需要孩子自己“悟”。而悟的前提就是读。
大部分学生喜欢默读。默读好不好?好。速度快,阅读量多。但也有缺点,容易囫囵吞枣。碰到不会读的字,跳过去,基本不影响理解。并且,这种理解很多时候基本上是“雾里看花”式的。
所以,我喜欢让学生们朗读。尤其是一大早,朗朗的读书声,是校园最美的风景。
上课前,我也会安排学生朗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多时候,老师讲的再多,也不如学生自己有所感悟。
朗读还有一个好处是,提高学生的精气神。尤其是课前朗读,可以让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为课堂的学习做好铺垫。
除了早晨、课前,课堂上的朗读也是语文课上的“常客”。尤其是一些优美的句子,反复读,一遍又一遍读,学生可以形成记忆,对阅读理解和写作都有很大帮助。
以前听余映潮老师讲《泥人张》。整堂课,都充斥着朗朗的读书声。课堂的最后,甚至要求学生背诵喜欢的段落。
希望,我们也能让读书声响遍我们的课堂,我们的校园。那将是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