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来说说港股的打新。
大家都知道A股打新,基本上是稳赚的生意,但是想要中签,概率太低了。
而一河之隔的港股打新,中签率却高的多。
统计了2017年142只散户可以参与打新的港股,其中一手中签率100%的,就有72只,占了半壁江山。
相对于A股,港股一上市就跌破发行价时有发生,大家都比较谨慎,这或许就是中签率较高的原因。
1 港股打新的保底
如果这142只港股,全部都认购了,结果会怎么样呢?
假如我们运气很不好,除了100%概率能够中签的新股之外,只中签了那些收益还抵不上手续费的新股,我们依然能够获得收益2873.93港币。
这里仅仅考虑的是认购一手的情况。新股认购占用资金的时间大概是5个工作日。
在新股发行最密集的2017年7月,想要认购所有新股,大概需要5万港币。
这样算来的话,保底的年化收益就是5.75%。
当然实际的情况更可能是,其他的中签的新股既有可能亏损,也有可能获益,期望值是21521.67港币,期望的年化收益率是43.04%。
所以,从统计的角度来看,长期进行港股打新是一件能够获益的事。
2 交易策略的优化
如果我们对打新的策略进行简单的优化:
如果新股上市开盘后是正收益,那么立刻卖出,否则收盘前卖出。
仅仅是做了这么一个简单的优化,保底收益就变成4497.72 港币,保底年化收益变成了9%。
而期望的收益变成了25612.94港币,期望年化收益变成了51.23%。
当然,肯定有更优的策略,但肯定也会导致更加复杂的操作。
这样不仅可能产生人为上的操作损失,也会拉高我们时间的机会成本。
不好意思的说,我有不少次就是忘记认购、忘记卖出新股,满满的都是泪。
3 认购标的的优化
有没有办法进一步提高收益率呢?
3.1 募资总额过滤
按照总募资额升序排序你会发现,亏损会比较集中在募资额大的部分:
所以引申出第一条过滤规则是:
选择总募资额小于1亿港币的标的。
经过筛选,可以看到正收益占了绝大部分:
总募资额小,其实是避免了公司自己定价过高,而市场不认账的情况。
如果投资者肯买单,那就没有关系了,例如阅文集团:
3.2 行业过滤
那么总募资额超过1亿港币的,怎么比较大概率的确定其有没有价值呢?
其实我们可以按照行业进行筛选:
楼宇建造其实就是房地产行业嘛,从筛选的结果来看,获得正收益的概率也是大大高于负收益的。
房地产行业需要的资金量比较大,所以总募资额较大,这其实是符合现实情况的。
所以第二条过滤规则就是:
选择楼宇建造行业的标的。
其他行业由于数据较少,不具备代表性。
3.3 收益情况
经过了这么两种条件的筛选,收益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因为标的大大减少,所需要的总资金也变成了3万港币左右。
如果和上面一样,除了100%中签的,剩下中的都是亏损的,结果如何呢?
是8861.58港币,也就是保底年化收益有29.54%。
期望收益是21037.74港币,期望年化收益是70.12%。
4 综上
港股打新主要记住三条:
1.认购募资额小于1亿港币的新股
2.认购楼宇建造行业的新股
3.开盘盈利开盘卖出,开盘亏损收盘卖出
统计的表格可以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因为我用的是富途,需要注意的是,表格中交易佣金一列都是100港币,是包含了认购佣金和交易佣金的,都是50港币。
其中认购佣金无论是否申购成功都要收取,是交易佣金是可以减免的,也就是说实际上效果比统计的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