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月26日开始,国内奶酪行业风向标妙可蓝多的股价就开始持续下跌。
截至2月2日,妙可蓝多股价为12.95元/股,同比增减3.35%;对比持续下跌前的1月25日收盘价15.68元/股同比增减了17.41%;而对比52周最高股价38.50元/股更是锐减了超六成。
连续一年营收利润双降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以奶酪为核心的特色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也从事液态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乳制品贸易业务。
1月30日,妙可蓝多发布了2023年业绩预告。预告显示:“妙可蓝多2023年度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4,800~7,200 万元,同比下降 46.83%~64.55%。”
事实上,自2023年年初以来,妙可蓝多的营收与利润就开始双双下滑,而其食品质量问题也频发,加上近年来奶酪棒细分市场持续下跌,使妙可蓝多所处的境地可谓是“步步维艰”。
据妙可蓝多2023年财报显示,妙可蓝多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0.23 亿元,对比2022年同期增减了-20.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24亿元,对比2022年同期增减了-67.08%。
而前三季度妙可蓝多营业收入为30.75亿元,对比2022年同期增减了-19.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87.93万元,对比2022年同期增减了-76.42%。
对于营利双降,妙可蓝多在第三季度说明会上表示:“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消费需求呈现复苏趋势,但整体复苏速度依然较慢,受此影响,公司加大动销,同时在餐饮马苏等品类上,高成本原材料库存造成产品成本较同期上涨,以及公司贸易业务消化部分高成本原料库存等原因导致公司总体毛利率下降。”
同时,妙可蓝多也表示:“公司将苦练内功,积极采取各项举措,开发新品类拓宽奶酪应用边界、寻找新增长点;通过渠道下沉,不断提升渠道运营能力,同时以管理升级为手段,不断提高组织运营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奶酪行业风向标的妙可蓝多,在2020年其奶酪棒就已成为行业第一,市占率接近40%。而如今却惨遭营利双降,事实上与大市场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当整个竞争对手越来越多的时候,整个中国的奶酪市场就会打价格战,而价格战的这个背后,就是各个企业的利润在下滑。妙可兰多作为中国奶酪的第一品牌,它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粉丝效应应该来说是最成熟的。但是在众多的这样的一个竞争之下,它的整体的一个下滑也是属于意料之中。”
我国奶酪消费尚处于初级阶段
妙可蓝多的生产产品包括马苏里拉奶酪、奶酪棒、鳕鱼奶酪、手撕奶酪、新鲜奶酪、儿童成长杯、奶酪风味酸乳、芝士片、奶油芝士、奶酪酱、纯牛奶、风味发酵乳、酸奶饮品等,其报告期内的主要经营产品为奶酪棒、马苏里拉奶酪、各类液态奶。
近年来,我国的奶酪市场的增速也在放缓,尼尔森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我国奶酪零售端销售额分别为32.38亿元、41.92亿元、43.37亿元,增速分别为29.5%、3.5%、3.5%;2023上半年奶酪市场在线下零售渠道的整体销售额更是同比下跌了24%。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奶酪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欧美市场,我国奶酪市场渗透率较低。据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欧美国家的人均奶酪消费量高达5~15公斤,同为亚洲的韩国是2.3公斤,日本是2.9公斤,而中国仅为0.2公斤。
虽然中国人均奶酪消费量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但在国内消费者饮食习惯日渐改变下,中国奶酪行业的发展和奶酪消费水平仍存在较大潜力。
而对于奶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朱丹蓬表示:“在2025年,没有规模效应的奶酪企业呢会慢慢地退出市场竞争。整个行业得到了很好的进化之后,像妙可蓝多这一类的企业它的整个销量与利润,也有望进一步的这个恢复,但是这个需要一定的时间。”
乳业分析师宋亮也表示:“长期来看,奶酪的发展还是以餐食烘焙的发展为主,从中国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整体发展的方向和体量,约60%—70%的体量主要集中在餐食和烘焙。”
而妙可蓝多应当怎样应对奶酪未来发展?宋亮指出:“所以像妙可蓝多这样的企业来说,第一应推进奶酪多元化、多品类发展,向餐饮烘焙方向迈进,第二仍然应在产品的零食化创新上发力,拓展成人零食奶酪。”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奶酪市场还存有较大潜力,但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奶酪企业还是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来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但近期妙可蓝多的食品安全质量问题却频频出现。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妙可蓝多累计投诉112条,已回复98条,已完成89条,共有169条投诉中包含妙可蓝多搜索词。
日期最近的投诉为今年1月29日,有消费者投诉奶酪棒有异物,投诉对象为妙可蓝多Milkground,投诉问题为食品变质,有异物、脏污,客服态度差,涉诉金额为500元,当前进度为处理中。
而妙可蓝多的业绩能否转危为安、能否在未来的奶酪行业中取得更多市场份额、能否管控食品安全问题,还需要我们后续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