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发现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我发现人与人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2、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错过了所谓的最好年纪,其实也没有关系,因为“现在”永远都是开始的最好时机--这不是什么安慰人的话,这是事实。
3、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做的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4、习惯之所以难以改变,就是因为它是自我巩固的--越用越强。要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
5、做总比不做强。
6、归结起来,焦虑的原因就两条:相同时做的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结果。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焦虑的本质也契合这一观点:自己的欲望大于能力,又极度缺乏耐心。焦虑就是因为欲望与能力之间的差距过大。
7、复利效应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是达到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
8、对于任何没有特殊资源的个体或群体来说,坚信并践行这个价值积累规律,早晚能有所成就。
9、无论个体还是群体,其能力都以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的形式分布,要想让自己高效成长,必须让自己始终出于舒适区的边缘,贸然跨到困难区会让自己受挫,而始终停留在舒适区让自己停滞。
10、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如果盯住内层的改变量,那么在表层投入再多的学习量也会事倍功半。因此,从权重上看,改变量>行动量>思考量>学习量.
11、多即是少,少即是多。停在表层,我们就会陷入欲望旋涡,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忙忙碌碌却收效甚微;若是能深入底层,盯住实际改变,我们就能跳出盲目,焦虑,浮躁的怪圈。
12、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13、记住,任何痛苦事件都不会自动消失,哪怕再小的事情也是如此。要想不受其困扰,唯一的办法就是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着把它挖出来。所以,当你感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时,赶紧坐下来,向自己提问。
14、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
15、真正的学习成长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馈,反馈再反馈
16、胡适先生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17、早冥读写跑(早起、幂想、读书、写作、运动),人生五件套。
18、灵魂想要走得远,身体必须在路上。
19、我们对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看起来就像一个“醒着的睡着的人”
20、身心合一的要领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而这种享受必将使我们更从容不慌张,慢慢练习收回感受,让注意力回到当下,我们的烦恼就会慢慢减少,精力就会更加旺盛,情绪就会更加平和,身体就会更加柔软,感知就会更加灵敏,思考就会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