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几天,大雨小雨接连不断。时常太阳刚露脸,不出个把小时,乌云上来,又是一场倾盆大雨。淅淅沥沥的雨中,母亲摸摸潮湿的衣服,感叹道:“亮一亮,下一丈。”
在这个季节的雨天里,天上乌云走开,亮堂一会儿。等着吧,雨呀,马上就来。俗语果真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家休养三月余,真像是经历了一场浩劫,喝水也很少再是白开水。今天加点儿那个黄芪,明日加点儿这种红枣,有时候再换换口味把两样加在一起。开水一泡,难闻的味儿全出来了。开始是皱着苦瓜脸不情不愿喝下去,现在倒好,习惯了!却又开始担心上火了。离开了职场,生活上的小事儿也不让人省心。
三个月恍如眨眼过。即使平时操心的事情不少,却也觉得实在没有做什么。
时间过得太快,相信不只是个人的感叹。
现在回想让人兴奋的时刻,竟然是几周之前拿到印刷成品的日子。这几周之间做了什么,可以一以概之,竟像是没有发生过一般。再回想去年做了什么,前年做了什么,略略数出一两项,这才发现自己不知觉间虚度了不少日子。
一天天的过日子,变成了一月月的过,变成一年年的过。时间流速不变,可是我们却感觉它跑的越来越快。
这种主观的时间扭曲,每个人都存在。儿时觉得时光漫长,越长大发现时间过得越快了。
怎么应对?还是逃不开一个词,习惯。
一,我们逃开习惯生存在现有的舒适圈
今天一块造型可爱的橡皮,明天一包好吃少见的零食,下周我们要去秋游。心智未开,经历尚浅的孩童时期总是会被一个新鲜的玩意儿吸引注意。每一天都是新奇的生活,每一天都在接触新鲜的东西。我们可以事无巨细的说出谁在哪一天午睡表现不好,谁在课堂上赢得了最多的小红花。
长大后,我们的圈子固定了、工作稳定了、每天往返的交通路线也不需要改变了。闲暇时间出游,总是去那几个熟悉的地方。我们习惯、沉迷在这个固定的,几乎不会改变的舒适圈里。时间已经是提醒我们要开始重复做事的工具。
怎么跳出这个怪圈?
先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尝试新的环境、新的事物。
我选择旅行。旅行时停留在一个新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事物。不断使自己应对未知。
生活不仅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那不如出发,就去看看。
旅行时,我首选一向是没那么热门的城市或者偏僻的小山村。慢下来的节奏,慢下来的生活。完全不同的状态下哪怕只停留三四日,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选择当然远不止旅行这一项,找到自己的最优解,哪怕是搬家、跳槽、放个长假。只要是跳出了现有的舒适区,记忆点自然出现了。
二是平时的习惯养成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你会毫不犹豫的给出自己的答案。刷牙、洗脸.......可能不尽相同。
可是工作前第一件事,你会做什么、
可能工作前刷刷手机,打开电脑第一件事看看新闻。这些习惯都被我们忽略了。然而,往往一刷就是半小时。
很多半小时在不经意的习惯中被消磨掉了。
有人说,我计划今天要做完多少多少事情。一天下来,几乎没有动静。怎么办?
不如给自己一个预估的时间。我写一篇文章需要多久,我整理这个表格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在开始做之前,有意识的去控制自己不要做不相干的事情。
顺利完成目标给自己一点奖励。没有完成目标不如回顾一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还做了什么,是不是预估时间不够?如果是因为分心,下次就要提醒自己注意间隙休息。如果是速度不够,也不要急于呵责自己。对自己好一点,下一次放松一点时间,再一点点加速。
休养期间听了不少高晓松的《晓说》,诚如他所讲:未来,时间才是最大的可衡量资源。罗胖貌似也表示过相似的观点。时间,愈发凸显出它的重要性。然而时间的碎片化因为通讯、资讯的便利变得越发明显 。应对时间的碎片化,必然有相应的方法与技巧。可是,意识到时间昂贵,跳出主观上的时间或者时空扭曲。让我们的日子一天天的过,而不是一年年的过。是一个更大更隐蔽的问题。希望一点点感想可以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