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最普遍的:归属指向
理想化自体是一种方向感。这个日常生活里有个感觉是:归属感。
归属感有两类,一类是被有力量或者地位的人认同,比如被权威或者领导肯定,立即有一种感觉好像是获得了他的力量一般。一类是被大众肯定和认可。比如,我们生病了,但是发现并不是自己一个人是这样的,发现很多跟自己一样的人,也生病了,这是一个“找到了大部队”的感觉。这个找到大部队,似乎自己就不是再那么弱小,而是一种稳定和支持就有了。
这两类归属指向都有:和“更有利指向的人同在”。
这个归属感还会变化,当我们发现自己队伍中,有一个和自己类似的人,他变化的越来越好,自己也就感受到一个力量,就是也会变好。跟他待在一起,自己也会不自然的去学习、跟随、模仿,自己也确实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益处。不仅仅是生病这样,在兴趣上、学习上、还有其他的社会技能上,社交上都有类似的特点。这个归属感是有方向、指引的特点。可能有朋友认为这是孪生自体,确实是有一个部分是里面的,但是我更强调一个指向——归属的指向,如果是和少数个体趋向一致同时获得一种亲密感,这属于孪生/密友自体客体。这个体会之后,我们去对应,就发现:有的人确实需要有一个团体会带来更好的便利,但是他一再的不确定,寻找不到,或者是很迷茫,这些都与理想化自体受到困扰有关。
再比如,大家容易理解的“追星”,“偶像”,有一些是带有理想化自体的特点。尤其是那些自己熟悉的,跟自己经历类似的名人,从他们身上发现自己的需求,让自己的能量投注到上面,并付出行动。这些偶像也有某种图腾的特质,同时因为是人,又有让人模仿、指引的特点。这样的例子很多,有时候这些理想的人物给人巨大的力量,人们可能会关心他胜过关心自己,紧密的链接之后,有一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现象。同时我们留意到,当来访者心中有偶像的时候,他们是有力量的、自己是确认的、有各个方面的体现。再反过来看,有的来访者对偶像过于执着、痴迷,或者过于否定等等,在描述对自己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等上面是混乱的、不相一致的,这些都与理想化自体的发展受到困扰有关系。
归属感是同时伴随有力量的,这也是为什么理想化自体和夸大自体的伴生、相互补偿的特点。它们之所有是重要的两极,就与一个是力量,一个是方向。想想我们所有的事情、是不是都与这个两个有关系?这也是被Kohut称为核心自体的重要原因。
归属感,还有一个就是认同上。这个认同在文化中被理解为:信仰、敬仰天地鬼神、对故乡的理解、对组织或团体的一致性内化等方面。比如当我们拥有这些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存在感增强了。存在感的核心其实一个是力量感、一个是方向感。就是“我能在、我所在”。这也同时是两极自体。信仰在我们的文化中,受到道家影响居多,比如我们的习俗中多有灶王爷、玉皇大帝等等,还有很多有名姓的存在。当我们做出一些仪式,去祭祀、供养等等之后,我们也感觉得到他们的护佑,感觉那些力量是降临到自己家庭中,自己也实在的受益的。
与此类似的还有地方文化中的各种信仰。这些信仰的特点都是具体的、生动的、人情化的。这样它们虽然高高在上,但是总有和我们一致的内容。我们用“链接”的仪式去获得这些力量。有时候也确实能感知到,自己的身体和情感都是如实的有感觉,这样更加强了自己的稳定感。有时候这些稳定感超越了生死。比如佛学中的“净土”等等死后的巨大的归属空间也为意识的稳定提供了巨大的锚定点。
描述到这里,我的感觉是文字只是描述,这些感觉更实在的存在生活中。这也是自体心理学的特色,来自生活和周围的感受。通过语言只是一个方式。
还有什么呢?理想化自体感还有熟悉的有星象、八字、相面、占卜等带来的指引结果。当出现了自己期待的结果,自己不但有方向感,还有力量和稳定感。这个里面就是一种归属感。比如我们金牛座怎么样,,我们做什么,我们。。。。事实上,我们在什么时候特别需要去运用这些资源呢?理解到这点,就明白,有的人频繁的去占卜、有的人执迷的相信其中甚至影响生活,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理解体会理想化自体受挫折的带来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目前我们国内的一些培训热、宣传潮流,大部分一定是要“名师”“大师”,同时有很多光环,可以感受一下自己是在选择这个人的时候,多少比例看他的外在光亮,多少比例是思考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他能提供的帮助。当静下来思考,自己到底是需要他的什么?可能就是一个感觉,那个力量,那个支持,那个稳定,自己兴致勃勃的去参加,这样的自己的生活。自体心理学的一个特点是,它时刻在生活中,但是并不容易说清楚。但是它确实的存在着,每个人都可以感知到并确信。
日常生活里,有很多驱动的力量推动我们,让我们感受。今天早上起来,要做什么呢?工作里要做什么呢?自己哪个方面要成长变化呢?当确定了一个方向,而这个又是匹配和适合自己的,我们会有一个稳定感。好像是,有一个目标,哪怕有点糟糕也比什么都没有好很多?反向体会一下,让你生活在优越环境,一切都供给着,但是就是不知道有什么方向,也不知道做什么,是不是很可怕?时间久了就会“傻掉”“疯掉”的可能?
理想化自体发展到一个凝聚的位置是什么呢?
使命感!没错,就是“自我实现”。这个使命感是确认了的、充满活力的,同时方向也是明确而凝聚的。当有了这样的方向之后,生命力会投注在具体的实现上,比如,事业。我们会体会到梦想、追求、胜任、实现等。反观很多到了大龄依然无方向、迷惑、工作变动频繁,可以参考理想化自体部分受到困扰有关。
次之是什么呢?
是“意义”感。就是,“我这个活法是有意义的,是有价值的”这样的主体感觉。这个感觉伴随着工作、事业,这些活力也体现在里面。
再次之是什么呢?就是前面提到的归属感。
理想化自体感的几张脸就出现了:
依次为:使命感、价值感、归属感、迷茫感、混乱感。工作中可以借助共情更好的理解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