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从小到大,我们都缺失了一堂重要的人生之课,那就是进行多种职业尝试与探索。于是长大之后,好不容易有了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们便极度渴望获得成功。
然而事实却残酷而无情,因为梦想需要强大的物质及精神上的支撑。
如果缺乏这两样根基,梦想就像无本之木,无法为你的生命带来任何生机与改变。
——职业生涯咨询师 赵晓璃
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都会经过一座人行天桥,天桥上会有一个戴眼镜的消瘦的男人,拿着一把吉他,对着话筒旁若无人地唱着歌。
从他脸上的皱纹、长年累月不太更换的衣服以及枯槁的外形来看,他活得很艰辛。
那一天和一位懂音乐的朋友路过这座天桥,正巧遇见了他。
朋友静静听了一会儿,走上前去对他说了一番话。
“依我看”,朋友说:“你的嗓音及外形方面没有什么优势,你现在需要做的,不是每天苦守在天桥的角落里靠着歌声感动自己,而是应该找一个业内人士帮你把脉,看看自己是否应该继续走下去,否则你的这份爱好到头来会像一只吸血鬼,直到榨干你生命中最后一丝气力。”
听了朋友的话,那位吉他手怔住了。
“如果你真的想知道自己是否是这块料,”朋友说着给他递了一张名片:“你可以来找我,我可以请一位老师给你把把脉。”
看到眼前这一幕,我突然想起了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犹太少年,他做梦都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家。
他每天也很勤奋,一有空就拿起小提琴拼命练习,然而令他父母感到焦虑的是,这个可怜的孩子实在拉得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天赋。
有一天,家人带着这位少年去拜访一位老琴师。
老琴师让孩子拉上一曲给他听。
拉完之后,老师问少年:“你为什么喜欢拉小提琴?”
少年说:“我想成功,我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家。”
老师又问:“你拉琴快乐吗?”
少年答:“我很快乐。”
于是老师把他带到了自家的花园里对他说:“孩子,你非常快乐,说明你已经成功了,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的小提琴家呢?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不能结果,不能结果的花更加美丽,比如玫瑰;又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这就够了。”
聪慧的少年渐渐明白过来,原来比起成功,快乐更重要。
从此他不再受困于帕格尼尼的梦想,心头那团狂热之火冷静下来,转而研究更加擅长的物理。
这位少年是谁?他就是日后名震天下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这个故事让我思索良久。
在这个世界上,梦想是昂贵的橱窗,因为梦想总是遭人误解,人们总喜欢将自己所有完美的想象付诸于它的头上——你到底是在逃避还是真的热爱,这本身就需要系统梳理和认真分析。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帅哥,他的状态倒是让我羡慕不已。他的本职工作是在证券公司上班,下班及双休日时间做兼职瑜伽教练,银子没少赚不说,并且事业健身两不误,所以他每天的状态都是快乐而阳光的。
我问他为什么不全职做瑜伽教练呢?他说瑜伽是他好不容易才找到的爱好,如果把它当做一份职业,势必会考虑到收入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也就没法全心投入享受其中,到最后反而变得没那么美好了。
我的朋友K曾经是一枚文艺青年,他发誓要写出最动人的小说,角逐诺贝尔文学奖,有那么一段时间,他天天死磕自己写小说,幻想着能够签约一些有名的小说网站,成为令人艳羡的自由写作者。
然而事情哪有那么简单?
要知道,有很多人都怀着如K一样的梦想,比他有才比他勤奋的人大有人在,后来K总算渐渐明白过来,要想写好小说,一是要有天分,二是要悉心研读,三是要真的热爱,所谓真的热爱,就是哪怕没有任何酬劳,你都愿意写小说,无怨无悔。
后来K调整了自己的工作重点,利用自己的专业找到了一份工作,白天他利用专业获得不错的物质生活,正是这份生存无忧的经济现状使得他能有闲情逸致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能够去阅读去思考,这些给他的写作提供了大量源源不断的素材;而与此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去四处旅行,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积累人生阅历。
前不久见到K时,他说,当他放下了梦想,做些实实在在的努力时,反而变得笃定了,觉得自己离梦想更近了。
其实,成功学的东西真的需要我们谨慎对待,因为它刻意放大梦想的作用,鼓吹坚持与努力的力量。
那种喜欢一件事情最后能成功的例子里,你若细究不难发现,它更是一场天时地利各方面的契合,缺一不可。
这里面包括:你喜欢的恰恰是你擅长的,你的努力很对路,你有客观认知自我的能力,或者有一位睿智的前辈给予指引与帮助,等等,这些恰恰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往往会出现另一种尴尬的境地,那就是你喜欢的并不是你擅长的,如果你缺乏对自我的理性认知或者缺少专业人士的指点,仅凭一腔天真的热情,到头来可能只是一场对自我及生命的无谓的消耗。
天桥上的吉他手时时警醒着我,那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仅凭自己的一厢情愿,否则到最后,很可能只是穷尽一生做一场感动自己的表演,仅此而已。
赵晓璃,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