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室成员疫情期间工作总结
2020年2月24日,星期一,风和日丽,春意阑珊。以往的这个清晨,所有师生会如约在校园里举行升旗仪式,可突如其来的疫情却将原本短暂的寒假拉长。 疫情当前,纷繁的信息、不同的声音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了我们的耳朵。作为教师,我们要保持清醒、独立思考、丰盈思维,在疫情灾难面前进行深刻的自我修行。我和工作室各位成员以及所有教师虽不能像白衣天使们那样去守护生命,但也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坚守阵地。现将自己在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停课不停学,各种技能学起来。
学期末刚刚担任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长的我,接到学校“停课不停学”实施方案后,立刻着手安排本组的具体工作。我先为大家整理好电子课本和课件,对于录课内容、方法等在组内进行分工指导,有效有序的推进线上的教与学。我更是早早动手,反复钻研剪辑师这个录屏软件录制微课,往往一节课就要忙碌一天甚至两天。每一节课都是一遍一遍地备课,改课件,配乐,裁剪,录制。除了录微课我还学会了如何使用钉钉的“云课堂”上传微课,如何进行网络直播,如何利用QQ的作业功能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过程中跌跌撞撞,自己摸索、请教同事、求助网友,虽然辛苦却很好地锻炼了我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二、生活上对学生健康指导,学习上交流答疑。
疫情发生以来,我第一时间转发有关疫情的重要新闻到班级群里,指导家长如何看护孩子。我每日统计学生和家人身体状况,重点针对回老家的孩子进行生活指导。大年初五得知我班的有个学生从安徽老家回西安后发烧咳嗽,我立刻和家长通电话,和她商量如何带孩子就医,当检查结果显示孩子肺部有点感染时,电话那头的家长慌乱哭泣。我不停安慰并帮她想办法挂号到更高一级医院让医生诊断,还好最终确诊只是普通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轻微肺炎,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隔离防护后,我每日和孩子进行视频通话,安抚他情绪,指导他学习。十二天后孩子痊愈,家长打来电话感谢,我的工作得到家长的肯定,那一刻我心里满满的成就感。
生活指导的同时,我有序组织学生合理地进行网络学习、做笔记,课下和他们交流,对不懂的知识进行答疑解惑,白天几乎是十二小时在线,学生的学习有了困惑,作业有了问题,及时回复讲解,使他们在家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坚持阅读与写作
得益于工作室的“壹行动”每日读书打卡活动,我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阅读完了三本教育专著,现在正读《陶行知教育文集》。读王开东老师的《教育:谈何容易》,使我明白,我们教师的工作平凡而伟大,需要肉体的投入,灵魂的参与,精神生命的极度支撑,引领孩子们回归田园,融入生活,唤醒他们原始的生命激情。读王崧舟老师的《美在此处》和《美其所美》,他一再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感慨于王老师对文本陌生化的解读、对课堂节奏的深入分析,更让我深刻体会到课堂理答的重要性,语文课如何避免“千课一面”等常见问题。重温《苏东坡传》和《追风筝的人》,开卷有益,每读完一本书总能得到些属于自己的独特感悟。观看了视频直播课:吉春亚老师的《统编教材下册教学例谈》,武凤霞《统编教材古诗文解读与教学设计》,宋运来《秒批作文很简单》,李祖文《统编教材环境下的真实学习发生》,这几个大师级的直播课从不同角度解读语文教学。观课时,恍若看“大片”,深有荡气回肠,余音绕梁之感。每每结课时,还觉意犹未尽。
除了阅读,我坚持每日写作。生活感悟、读书体会、教育叙事,班主任工作心得、部编教材分析等几种题材皆有写到。这样的写作,不仅克服了惰性心理,提高了自身的教研能力,也让我养成了勤于动笔、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在工作室主持人吕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工作室成员在疫情期间坚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这场战“疫”中,让我们不断自我修行,坚守自己的教育阵地,心向阳光,向阳而生,为学生、为国家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