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又翻开了《转念》这本书,不记得是第几次拿起它了,每次都无法完全静下心来阅读,也就无法达到阅读本书的目的了,察觉自己的念头,学会转念,学会与自己对话。
一直漫无目的、混混沌沌地活着,一直处于一种习惯了的平常的痛苦之中,我们从未察觉。直到有某种事物给我们当头一棒,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也即开悟。
不知道你是不是这样,我觉得从小到大,我一直在寻求别人的爱、认可与欣赏,不停的塑造着一个自认为完美的自己,以至于忘记了自己的真实需求,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我们一直困惑或恐惧于人际关系,因为我们一直认定:若得不到他人的爱或认可,我们便再也得不到快乐,或者生存不下去。若我们没有时刻努力去讨好老板、同事、爱人,事情就会变得很糟糕。是不是这样呢?我一直以为自己不够世故不够圆滑,却不知其实自己已经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
你是不是也曾在难以入眠的夜晚思考人生,我到底该做哪些努力才能更好,才能得到很多的爱与认可。那你有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一直被很多东西支持着,不论我们努力与否,如空气,桌椅,一个在电力公司工作的陌生人,又有多少不可能的巧合使我们能够在这里平静的生活呢?我们渴望着金钱,房屋,地位等等,为了过上舒适的生活,而正是这些需求导致我们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缺失和不足上,进而陷入痛苦中,生活变得不再舒适,岂不是本末倒置了吗?你是不是也觉得总有些东西是自己目前没有得到的,而那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执着于追求爱、认可和欣赏,让我们忽略了自己本身,忽略了已得的爱与支持。
亲爱的,真是如此吗?试着了解自己,察觉自己的念头,摆脱被念头的控制,真正的做自己。如果察觉到自己的念头,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念头总是在告诉我们,爱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试着反问自己,你期许从爱中获得什么?并列举之,再反问自己,什么是我们生活中真正的需求?也许,我们会发现,二者没有差别,人这一辈子,想要的东西都一样,只不过方式逐渐变得高级罢了。如果相信了自己的念头,我们就成了念头的奴隶。那还能怎么做呢?那就是质疑它们。
如何质疑呢?这就需要我们反躬自问,进行“念头练习”。在察觉到自己念头后,首先问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当我们在追求爱与认可的时候,我们大多数的念头要么在解释我们所感兴趣的那个人的所作所为,要么是在猜测别人的所作所为。例如:你觉得他对你非常无礼——不管事实是否如此,我们总倾向于将关注点放在让我们警觉的地方,他对我确实非常无礼——如果紧抓这个想法不放,我们就会不自觉的将其作为事实去验证——于是陷入了痛苦的煎熬中。而事实呢,我们没有考虑过念头中所隐含的问题,他可能今天没有戴眼镜。所有让我们不舒服或者焦虑的感觉,都是在向我们发出警告——此时此刻,我们正在相信一个很虚假的念头。第二步就需要我们从相信与忽略中,梳理想象自己的不同反应。你相信了自己的念头,你是怎样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对待另一个主体的?然后,再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这个念头,自己会是怎样的感受,是不是轻松了许多?接下来,“念头练习”的最后一步,反转念头。头脑好比一面镜子,它映照出来的东西恰恰跟实物相反。我们要学会将念头反转,先将其指向他人,之后再指向自己,最后,指向反面。这个过程,就好像操控我们陷入泥沼的车子不停地前进、后退,好让它能从泥沼中走出来一样。每当我们产生一个充满压力的念头时,以下的四个问题及其反转念头,将会引导我们对那个念头产生怀疑:
1.真的是这样吗?
2.我是不是能完全确定这是真的?
3.当我坚信这个念头时,我的反应是什么?
4.当这个念头不存在时,我又会是谁,或者我又会怎样呢?
然后反转念头,给每个反转列举出三个真实的例子,以说明反转和原句同样真实,或者更为真实。
备注:《转念》,[美]拜伦.凯蒂 著,发现并感知生命的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