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5年11月18日晚
阅读笔记:
P54-62
1、关于“泰罗制”
弗雷德里克·泰罗提出了“泰罗制”三个方面的原则。
一是:将劳动技术与劳动过程相分离。因为劳动技术(思考)和劳动过程(行动)本可以是一体的,但也可以是分离的,如果一体的话,就无法有效的动员劳动。所以,就把传统上由工人拥有的所有知识集中起来,进行分门别类,最后把这些知识简化为规则、法则和公式。
二是:将能够得到和浓缩这些知识的人仅限于管理层,是概念构思与执行阶段分开。这就是我们现在很多工厂里面,少部分人属于管理层,不参与体力劳动,而普通劳动员工就只负责体力劳动而不参与管理决策。
三是:管理阶层对劳动阶层进行研究,用管理知识把劳动过程分成独立的组成部分、加以控制。
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过程的知识与控制集中在管理层手中,工人阶层对自己的活动一无所知。工人被剥夺了以整体的观点审视劳动过程的潜能。
2、关于“商品”
读到这里,作者对于“商品”又有了新的解释。
一是:商品具有可以观看、触摸与嗅闻的特征。这是商品展现给人们最直接的特质。
二是:商品下还有在市场经济操控下隐蔽的社会关系。(在这里重点讲一下这个“社会关系”方面的内容)
这种社会关系主要是指“生产过程”资讯。这几种资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被系统的掩盖起来,包括:产品的计划和设计过程;真实的生产关系;工人的工资与福利水平;有没有工会组织;质量检查与自动化程度;对消费者所做的市场营销研究;一些特殊的工业生产过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使用的原材料是否可再生等等。资本家认为如果这些生产过程的资讯被人们了解,将会影响产品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影响消费者与产品的互动。比如人们知道如果某些商品是由童工生产出来的、它的原材料也是由童工来开采的,消费者一方面会担心商品的质量问题,另一方面从社会道德和法律层面讲,使用童工是违法的。或者消费者如果知道某些商品的生产用尽了稀有的无法再生的资源、破坏了社会环境,那么消费者在购买时定会另有思索。影响的第二个方面是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比如,某个品牌的一个系列的汽车由于某方面出现问题要求被召回,这将会影响该品牌的口碑、影响其他系列车型的销售。
商品拜物教并不仅仅出现在消费领域,更深层的因素在于商品的生产领域,因为,在生产领域,商品的形式与它的物资基础相分离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唯心主义”
小结:现代社会,已经被海量的广告笼罩了,但我们在了解广告内容之前,我们必须将它具体得放到现代经济的环境下来研究。商品的符号化,不单是关于商品的消费方式,它也涉及了商品的生产方式。所以我们看待商品也不能仅仅看到它表面的使用价值,更要看到它背后的生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