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交代:詹姆斯·哈登是NBA火箭队的当家球星。他从球队第六人一路沉浮最终即将加冕最有价值球员。这5年他的成长让我产生共鸣,尤其是在敏捷创业方面,面对张力时,我觉得他是一个敢于面对问题,敢于做出改变的人。他是那个“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的人,所以我佩服他。
今年的nba常规赛已经到了冲刺阶段,哈登在mvp排行榜上遥遥领先,即将毫无争议地收获职业生涯第一座mvp奖杯。有谁还记得那个眼神防守,xjbd的哈登。来火箭这五年哈登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五年前的夜店小王子、高调的场外生活、消极的防守态度,使哈登每天都上头条,但是这对一个职业球员来说没有半点益处,一度哈登就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球队输球怪他,更衣室内讧怪他,哈登作为明星球员承受着巨大的张力。球队想要赢球想要从泥潭里走出来,首要任务就是把哈登这只大象从房间里指出来。
另一边,火箭队的管理结构跟敏捷团队十分相似。总经理莫雷也就是leader,负责保证团队始终向着北极星前进。而北极星就是莫雷的“魔球理论”——基于数据分析表明在24秒进攻时间内越早出手,投篮效率越高,尤其应该注重攻守转换的机会,以三分球、制造犯规罚球以及攻击禁区为主要模式,从而使球队赢球,最终获得总冠军。在NBA球风日渐求快的大背景下,莫雷的变革理论就是追求极致的快攻,快速地攻守转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有极大可能获得无人防守上篮或者投三分的良机。基于这个北极星,莫雷需要寻找合适的教练和同样球风的球星。
所以哈登的转折点来了,2016年,老帅德安东尼执教火箭,他的战术思维与莫雷的“魔球理论”完美契合,德帅同样注重速度和三分投射,喜欢用挡拆撕开防守杀奔禁区。最出乎意料的是,他向哈登提出了改打控卫的建议。我想这建议对哈登冲击最大的是,第一次明确了他的职责边界。其实这也是很多得分后卫/小前锋当家球星的问题(没错我就是在说科比和詹姆斯,包括德帅来火箭之前的哈登),他们能控球能得分,但在战术上又不能完全替代控球后卫。平时控球后卫就是给他们打打下手,还有替他们在关键时刻失误背锅。这无疑是一般球队无法解决的巨大张力。一般只能靠球星的个人魅力维系着。如果球星Hold不住了,球队势必内讧。那么这次,哈登选择了包揽控球和得分的双重身份。当然也得益于他在场上宽广的视野和超强的得分能力,有了他传球策动,火箭在三分、罚球和空切方面都打出了极高的水准。这双重身份在场上自如切换,弄得对手痛不欲生。这多么像敏捷冲刺里的角色分配。当他是控球后卫时,他就是场上五人小组的PO,他收集敌我信息(用户故事),同步落实战术(冲刺任务)。当他是得分后卫,根据战术指示合理的跑位得分。当定位准确,边界清晰,信息在各个单位之间自由流转,体现在球场上不就是让人赏心悦目的比赛吗。而德帅相当于敏捷coach,为团队制定了合理的战术,点破了原有团队的各方矛盾,消除了个人之间的张力也是功不可没。
这就是哈登的蜕变,解决张力,包括放弃自己的夜店时间,跟卡戴珊分手,和新队友磨合等等。然后划清各个角色的边界,要做多个角色中切换,当然最难的是知行合一,在手感不佳,配合不顺利的情况下还要坚持着。篮球比赛就是现实中复杂混乱项目的缩影,要每时每刻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是多么的难,同样是5年时光,看着哈登的比赛。我自己也在泥塘里挣扎着前进,我越来越看清自己身上的问题,知道要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些张力。想清楚自己跟自己的关系,自己跟他人的关系,自己跟世界的关系,我想我又有力气扑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