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苏东坡新传》,有文“苏轼卧听少子苏过朗朗读书之声,音节闲美,感念四十年前,自己少年时,他的父母也很喜欢听他诵读的书声,作《和陶郭主簿诗》:孺子卷书坐,诵诗如鼓琴,却去四十年,玉颜如汝今,闭户未尝出,出为邻里钦,家世事酌古,百史手自斟,当年二老人,喜我作此音……”
这刻画出了一幅画面,老父躺在床上,小朋友标致地站着,在大声地朗读给父亲听,这就是古人的典型教育方式之一。
我常常在想,为什么古人都提倡”多读书“,而不用”多看书“的字眼呢,那是因为在中国古代文言文的学习中,朗读至关重要。古人要致仕,必须要写诗和写文章,而好的诗文必然是内容、意境、韵律、词藻和气势的完美结合,而上述品质,都必须要依靠朗读来培养和实现。
凡学语言的,朗读的功能不能替代,大声朗读中,既可以明韵律之美,又可以得诗意之趣,还可以蕴浩然之气。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朗读的过程中,对于语法的组合越来越熟,从而形成语感;对词语的运用越来越流畅,从而造就优美的内容;对意境的揣摩越来越身临其境,从而提高自己的品位;对气势的蕴养越来越雄厚,从而养成自己独特的浩然之气。
凡朗读者,宜读经典。并不是什么文章都适合朗读,一般地文章,朗读也有效果,但肯定不如朗读经典的效果来得显著。为什么呢?因为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经过千百年来大浪淘沙,经过无数文人评鉴和验证过的而流传下来的,所以其内容、意境、韵律、词藻和气势均是一流的,读这种经典,会让人对美的体验达到极致,非常文可比。
熟读成诵,更是必要。对于学习其他语言的,如英语,也适用朗读的规则。尤记当年有学霸传授学习英语的经验,就提到了他把《新概念英语》一到四册全部背诵完,达到倒背如流的境地,所以后来面对英语考试和写作,都没有任何难度,无往而不利。能够朗读到背诵的境界,说明已经非常地熟练了,对于其中蕴藏的语法,表达方式也完全可以吃透,语感,语义,语法,语境都可以一并解决,肯定可以把语言学好啦。
听儿朗读,身临其境,各有裨益。父母听儿朗读,不仅孩子们受益良多,父母更是会受到感染和熏陶,而且会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进而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益处良多。
忽然间想起以前小的时候,父母也喜欢喊我站得笔挺地在他们面前朗读,有诗词,也有古文,现在回想下来这种场景,这种情感都显得异常温暖。如今,我也人为父母,也到了要他们站在我面前朗读的时候了。
人生苦短,世事循环,惟真情常在,惟大爱永恒。愿亲朋安康,愿真善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