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汉字遗产,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通过文字,追溯到5000多年前远古时期的文化,了解先民的生活方式、地理环境、世界观和宇宙观。
近年来,外国文化大肆入侵,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所有有良知的中国人对此痛心疾首!我们可以容忍文化的淡漠,但是绝对不能容忍文化失去传承!传承中华文明,从手写汉字开始。
有朋友会说:网络时代还要“手写字”干什么?
我只想回答:汉字是中国人的杰作,中国人写好中国字是天经地义的事。
我是个网络爱好者、电脑工作狂,或公或私,每天上网浏览新闻、下载资料、敲击文章。但我有意识坚持做两门功课,一是接受新理念、新技术;二是对手写字不离不弃,形影不离。键盘虽好,但感觉“空中楼阁”一般,难接地气,远离人间烟火。
关于“写好字”这个问题我已经写过好多期了,笔画结构我不多说,从小我们都学过写字,但章法是一门快速写好字的技巧。
【章法】就是研究字与字,行与行,或者说诸多字相互之间的谋篇布局的方法。我曾经是一名军人,用我们军人的话说,章法就好比作战排兵,怎样把一个班、一个排或更多的兵员协调运用的恰到好处,以达到夺取胜利的目的。写字也一样,把每一个字,每一个章节安排布局好,才会有美感和艺术享受。这就是"章法"效应。
当然,章法与每个字写的怎么样也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欠缺笔法功力,笔画结构不好,即使章法再好,也不会有美感可言。用兵之道,首先要有精兵强将,才能谈得上用兵如神。书法之道,当是章法美的基石。但即使单个字写的很好,如果不学习章法,整幅作品也只能给人一种肤浅的美感。
纵观古今书法名家的作品,无不透过字里行间使人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带来心绪的震撼,引起联翩的感想,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这就是扎实的书法功力与神奇自如的章法完美结合的必然效果。
行书与楷书比较,更需讲究章法。楷书是比较规则一些,而行书则笔画、结构变化多样,即使同一个字在同一个章节里也是有变化的,加之行书书写流畅,气势贯通,因此章法“各领风骚”,把握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
就目前的硬笔书法来看,行书的章法较多见的我个人总结了以下三种形势:
1、纵有行、横有列。
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方块字,田字格。很多初学者都会在田字格上练字。这种章法的表现形势是通篇规整,四平八稳,字里行间流溢出清新典雅、奇拙相宜的神态。这种章法,书写是必须注意每一个字的欹正、大小、疏密、参差,在字与字的笔势上协调照应,达到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否则,很容易呆板乏味。
2、纵有行、横无列。
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窄笺,有竖线,无横线。这种章法在行书中最为多见,书写上比较自由一些,通篇布局可以视情可定,因此章法上起伏较多,易于表现出书写的潇洒飘逸,笔势开放,错落有致。用这种章法,书写时应纵不越行,横不成列,还需要注意每个字的相映错落;既避杂乱无章,也要防止过于注重字的变化,而影响质朴自然的美感。
3、纵无行、横无列。
也就是我们常见的纵横交错、行列不齐的形式。这种章法形势在行书中也很多见。其书写更为姿律,不拘一格,笔随心意,因而更易于表现出雄奇奔放,飞腾跃动,气势浑成,神采飞扬的意境。但是这种章法很难把握,因其无行无列,书写时就需要具备较好的行书笔法、结构和章法基础,落笔前胸有成竹,下笔时倾注心境,一气呵成。否则很容易“蓬草丛生”似“野马脱缰”,成为败笔。
最后分享几个注意的小问题:
1、要有全局观念
写书法先要谋篇全局,通篇构思,精心策划,意在笔先,实际是就是要对纸张的大小、字数的多少、字与字,行与行的协调、章法的选择,甚至笔法、结构上要揣摩成熟。
2、做到心情自然
情绪对一个人的才智发挥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行书对笔意和气势要求较高,无论是学习或是创作都应保持良好的心境,全身心倾注于笔端,笔墨流于率意,章法出于天然,书写效果才会更好。
3、要熟悉书写内容
书法效果与是否熟悉所书写的内容至关重要,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边写、边停、边看、边写,神气自然不佳。所以一定要通会全篇,熟思章法方能游笔自如。
以上是我学习行书章法的一点心得,当然也借鉴了一些先贤的经验,希望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书写、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