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青叶藤《教练型父母》二阶课程结束,回顾第一天老师问我们带着怎样的期待来上课,我心中其实没有太多的想法(可能自认为已经把教练在孩子身上运用的很好了,孩子的进步很大),只是直觉:我离开这个教练的环境太久,是时候回来找找状态了。
这次课程参加人数是历届最少的,只有8个人,知识点也是历届讲得最少的;但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每一位学员都在讲述着自己在教育路上的烦恼:有一直散养孩子,为即将面对幼升小而焦虑的妈妈;有为青春期孩子教育而烦恼的妈妈;有因孩子出现厌学而自责懊恼的妈妈;也有因三头六臂全能型而疲惫不堪的妈妈;最重要的是,还有刚成年的孩子,分享因为妈妈的担忧和焦虑给自己带来的创伤;短短两天的时间,大家从陌生的个体,通过各种练习:感知位置平衡法、信任与共情的练习、一致性沟通等等,快速融入了彼此的心,变成了一个充满爱意温暖的团体。彼此吸收着彼此的高能量,看到教育路上需要的只是:静听和陪伴。放下对孩子的期待,放手让孩子走属于自己的路,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
两天的课程,我很平静的听着每位妈妈讲述着自己在教育路上的故事,我能深深的感受到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因为这份爱带来的各种情绪包括焦虑、担忧、迷茫、彷徨、无助…,我会跟着她们的情绪流泪、微笑、大笑(惊讶于以前的我是完全不会受讲述者的情绪影响的),我知道我与他人的连接更深了;慢慢的感受着教练状态的回归。
带着这份连接,我收获到了更大的惊喜:第二天的课堂我把7岁的女儿带上了。初衷只是因为她喜欢我的老师,周末就当出来玩耍。课程结束回家后,女儿突然和我说:我们来谈谈情绪吧!我可是又惊又喜,连忙说好。原来是个“坑”!她开始吐槽:说我们是如何不理会她平日的一些要求,而在她想独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因为做错了受到了我们的责备;她发脾气的时候,爸爸会很凶也会发脾气,为了不让爸爸发脾气,自己只能忍着不发脾气但其实很难受;只愿意在妈妈面前发脾气,因为只有妈妈学习过,能接受她的脾气…种种让我无比惊讶,女儿把自己的委屈全部吐了出来。我以为自己已经把教练型父母诠释的很好了,但原来在孩子的心中还有那么多的讨好与委屈。我很庆幸,把孩子带去了青叶藤,很自豪有一个愿意向我敞开心扉的孩子,听到这些,我立马决定鼓励孩子把她心中的话告诉爸爸,孩子不愿意,那我们来写信,你说我写。于是女儿的第一封信就此诞生。第二天早上,女儿说不想上学,我能感受到她身体的疲惫和心中仍然带着委屈。此次我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和她唠叨上学的好处,只是让她穿好校服再多睡一会,然后帮她刷牙洗脸,在她吃早餐的时候帮她按摩头和背,多给她拥抱;直到路上遇到同学,她的上学状态慢慢恢复了,边走我边和她玩游戏,让她闭上眼睛让我牵着走。最后虽然在学校门口还是嘟囔了两句不想上学,但回过头还是迈开步伐往前行了。
到此一阶和二阶的《教练型父母》我已全部上完。“结案陈词”:学习如何成为父母在老一辈的眼里似乎觉得很可笑,他们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但我能更深刻的理解我们的父母已经把他们能力范围的爱给予了自己的孩子,我们需要做的是让我们爱的能力在他们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孩子能感受到更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