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几乎每个孩子都有两个以上文化课补习班,长假有长补习班,短假有短补习班。没有补习班的孩子,在班里反而是另类。
补习班更是火爆到,一个孩子退费,空缺瞬间就有人补上,根本不愁生源。孩子们从一对一辅导,到大班授课。一到假期,孩子大半的时间基本都被补习班填满。重点是补习班的老师也很负责,各种打印的专项练习题不比学校布置的作业少,以致于孩子们一放假既要奔波于各个补习班,还要兼顾补习班作业和学校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
成绩好、习惯好的孩子,千方百计挤时间倒是也能勉强完成。习惯不好,成绩底子又薄弱的孩子,可就太难了。学校作业本来写的就慢,再加上补习班作业以及补习班本班,孩子简直就是掉进了一个死循环。一门写不完,门门写不完。
不少家庭因为孩子的补习班,逢着“十一”这样的小长假,哪里都不敢去,唯恐耽误孩子上补习班。辛辛苦苦补了一个小长假,返校上学第一天,被各科老师@,如果因为完不成作业叫家长,那才叫分身乏术。
其实,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报班补习的初衷肯定都是希望能取得更大的进步。然而事实却是,一个假期都泡在补习班里的孩子,开学回到学校后成绩方面并没有什么变化。当然还不乏经过一个假期的补习,不进反退的。
当然,这锅补习班自然是不背的。我们身边有多少孩子是被动补习的?还有多少人是因为看见别人家的孩子都去补习了,自己不去会不好落下更多?也有一部分人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心想把孩子送进补习班总是强过在家打游戏。
孩子呢,问及为什么要学习,心里多半是迷茫的。问到读什么工作,想从事什么职业,更是随遇而安,一副走一步说一步的洒脱。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写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不愿意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上课读到这句话,不少孩子脸上都自嘲,说自己就是这第二等苦人。
如果学校最基本的作业都无法完成,其余再多的“填鸭式”补习,只会是雪上加霜。
倒真不如省下时间和金钱,带着孩子多出来走动走动,不管是祖国壮丽河山,还是风土人情,孩子的体验才是教育的第一手资料。在体验中,去感受美,去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唤醒孩子学习的内驱力,一步步制定出可行且愿意的行动计划,即便走得慢一些,但是从来不后退。
虽然2019年的法定假期都已过完,但是铁打的周末几天后又要来了,过好周末,就是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