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住上楼房后,这几年每到春节,家人们相聚在一起,婆婆总是会念叨同样的话:“我是越老越有福,房子住得宽心,日子过得也顺心。”她对现在的日子特别满意,总是禁不住把幸福挂在嘴边,尤其是让她劳心了大半生的房子。
婆婆是50年代生人,那时的经济还没有苏醒。结婚时,正是70年代,经济正处于萌芽状态,人们的生活还很清苦。
她的新房在一个大院子,院子里有两处平房住着好几户人家。婆婆的住房是一间半,人多房少,老房子里面又少见阳光,矮小逼仄。东北的房子都有一铺火炕,除去火炕后,屋子里便没有多少落脚的地方。据说娘家人来走亲戚,进了屋子,站的地方都没有,更别说坐了。婆婆还未出阁时,娘家的生活也艰难,但是从来没有这样令她失望过。于是她在接连生下两个孩子后,不顾公婆的阻挠,坚持要盖处新房子。
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响应党的号召发展经济,于是,她在娘家亲戚的帮助下,开始筹备盖所自己的房子。为了让这些借来的钱能花在刀刃上,她早晨早早地起床来到工地,翻了几堆细沙,和了一大堆水泥,还把砖头都搬到墙边。左邻右舍看到她在忙活,也纷纷来帮忙。泥瓦匠们来盖房,看到事情做得井井有条,不住地夸赞:“就愿意干这样的活计,省心。”中午,婆婆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打点泥瓦匠们午休吃饭,晚上泥瓦匠们收工回家,她还要整理工地上明日的用料,忙到月亮挂上树梢,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沉沉睡去。几日后,房子初具雏形,该给房子上檩条搭屋顶了,可是活干到一大半,檩条竟然不够了。此时,盖房子的钱已经超出了预算,要怎么办呢?最后她心一横,豁出脸面找村委会帮帮忙吧!这样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凑齐了檩条,终于把房子封顶了……
搬进新房的那天,她抚摸着房子的每堵墙每扇窗,一寸一寸,仿佛抚摸着自己的孩子。她控制不住的流眼泪……她的双眼透过清亮的窗户,看到正午的太阳,很刺眼,很毒辣,这样的日光却照得她心里亮堂堂的,夜里她第一次睡了个安稳觉。这所房子的一砖一瓦是她心血的凝结,同时房子也见证了大家对她的帮助,她心底无比的满足: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
孩子们都在这处房子里面长大,家里的日子过得艰苦,但也快乐。
北方农村的房子冬天要自己取暖。在火炕旁用砖头盘一个炉灶,深深的炉膛装上一炉的煤块,炉火燃起时,屋子里有了暖意。渐渐地,炉火浓起来,炕上热腾腾的,屋子里的暖气也热的烫手。这时候最是舒服,屋外大雪纷飞,屋内温暖胜春。火炉有优点,也有缺点。每次添炉火时,要速战速决,不然屋里的角落都会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特别是每次炉火燃烬,煤炭已成灰,要把燃尽的煤灰清理干净。这时要展现出看家功夫了,会干活的人头上系块方巾,身上穿件将洗的旧衣,慢慢地,细致地,小心翼翼地把煤灰取出,身上、屋里不染半分尘埃。不会干活的人常常用力过猛,弄巧成拙。一掏煤灰,屋里就遭了殃,屋里到处飘着尘埃,即使打开窗子,也久久不散。等尘埃落定,再看手上、脸上、身上,真像刚从煤窑里挖煤回家。最要命的是农村的厕所,俗称旱厕。离房子数米开外,视野开阔,天气好的时候还好,到了冬天可是最遭罪的日子。北风呼呼地吹,冻得人浑身发抖。如果家里有个病人行走不便,上次厕所就如上了刑场,所以现在农村盖新房都把卫生间挪到了房里。
三年前我们买了楼房,把房子里面装修的亮堂堂,家具、电器全部更换一新,择了一个吉日,请婆婆搬了进来。
刚住楼房的那几日,她住的颇不安稳,一些习惯还是没有适应,比如卫生便捷的炉灶,方便干净的卫生间。一个月后,她每样生活用品都用熟了,特别喜欢冬天温暖如春的室内,没有烟熏火燎,没有浓烟呛眼,别提多便利了。当然,还有更让她惊喜的事。从前她为了养家糊口,每日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赚来微薄的工资,那时的辛苦提起来就心酸不已。现在,每位老人每月都能领到社会保险,这是她做梦也想不到的。当第一个月的社保金握在手里时,她激动的像个孩子。
每逢家人聚在一起,她总说自己的运气好,赶上这样的好时代,套用算命先生的话叫老年有福。孙女听奶奶一个劲地夸耀房子比以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告诉奶奶:在数学里,不知道多少倍叫n次方。婆婆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这个贴切。
经历了这几次房子的变迁,日子越过越好,婆婆的晚年生活更加顺意,她对房子的执念已经化作云烟。她从不敢想,有一天会住上楼房。如今,当初的奢求已经变成现实,她的心情无比敞亮。老人心安了,我们为人子女也放下心来,更安心地奔在生活的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