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桃实
立轴 设色纸本
102.5×34 cm
钤印:木人
题识:白石齐璜。
自题画盒:桃实。青木先生属。戊寅(1938年),齐璜。钤印:木人
齐白石一生平和处世,养生有道,他平日很少饮酒,只有食寒性大的食物后才饮一小杯,以解寒凉。但他的诗、书、画中倒有不少与酒和寿相关题材的作品,寄予了老人美好的愿望,颇有雅趣。
桃实(局部)
此幅《桃实图》,画藤篮一只,内有三个硕大的寿桃,殷红欲滴,令人垂涎,尽见齐氏画桃家法,红写桃、藤黄缀蒂、浓墨勾筋、淡墨勾缘、敷色变化等等,均可自此幅中得窥一斑。白石老人以没骨大写意绘制,以明丽的大红描绘硕大的桃实,局部以柠檬黄渲染,设色浓重艳丽,造型厚重结实。再伴以绿叶,用墨绿和草绿色描绘,笔道遒劲,苍劲泼辣,通过颜色的深浅表现出阴阳向背关系,并以浓墨勾勒叶脉。枝叶、果实疏密相间、错落有致,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画风简括大气,视觉效果强烈,兼喻意吉祥。
桃实(局部)
画面右方又画佳酿一瓮,酒瓮为淡赭色大笔涂抹,在画中可视为“地”,其上则以墨笔酣畅地勾出几笔藤条,笔法枯湿自然而有变化,墨色浓如漆,很显眼地从酒瓮上跳了出来,此可谓之“图”。又寿桃为红黄色,而藤篮亦为墨笔,这也是“图”和“地”的关系。更进一步说,此图中酒瓮是“地”,而寿桃是“图”,这是大的一层关系,且酒瓮为直立,寿桃为横放,一竖一横,做到了图像上的变化生动。
总之,“图”、“地”的巧妙运用,穿插着墨色立骨、艳色立体的构成方式,使看似简单的画面顿时生动起来,层次也变得丰富,精神也变得旺盛。右上端题“白石齐璜”四字,与画面相呼应,真可谓相得益彰,妥帖自然,众美毕臻。
281
齐白石柳牛图
立轴 设色纸本
98.5×34 cm
钤印:老白
题识:借山吟馆主者四百五十六甲子时制于故都。
白石好画牛,别饶趣味,极具农村生活气息,这与他儿时的生活体验有关。一八八九年白石拜入胡沁园门下学画,胡师示其所藏古今书画,白石也许正是此时得见众多古画佳品。白石一生画牛变化无多,大多背影示人,配以垂柳枝条。
柳牛图 (局部)
本幅《柳牛图》中的杨柳更是薄染淡翠,柳叶盈枝,随风荡漾,茵翠铺地,春意洋溢画面跃然纸上。画中的柳树主要在画面右边,两棵柳树的主干先相依相偎,互相呼应,富于变化,浓淡相间,给人以即矛盾又统一的美感。自古画树难画柳,柳枝上的点点墨痕便代表这新发的芽儿,此画虽是写意,亦见齐白石的观察仔细。柳枝线条舒展柔顺,相互交错但不凌乱,随风摆舞,窈窕柔美。柳树的着色用不同的藤黄、靛蓝与花青进行配比,调出的蓝绿色不温不火,清新自然。
柳牛图 (局部)
山水画中的点景动物虽然面积不大,却很难表现,而且还会影响到整幅画作的气息,可称是画中的点睛之笔。齐白石用寥寥几笔淡墨勾勒牛的线条,尤其突出牛前进中的动态。再以墨色点画牛尾和牛角。通览全画,墨色的牛与蓝绿色的垂柳在色彩上形成强烈,但涂染颜色的面积不平均,反而起到了色彩互补的效果。另外全画以虚衬实,以空旷淡薄营造画面,使人读来仿佛如在世外桃源。
此幅《柳牛图》虽然笔墨不多,但境界很高,落款置于左上方空白恰到好处,笔墨灵动自然,挥洒自如,通过书法可以深层次地了解画家借画所传达的对人生的认识,进一步欣赏齐白石绘画艺术所特有的魅力。整体看来笔墨深厚朴拙,构图简洁凝练,赋色明快大方,意境清远开阔,多求画外之意,是齐氏诸多画种中的佼佼者。齐白石就像一座中高峰,就像一把标尺,他的绘画是中国画笔墨情趣的绝对体现,更是中国文人绘画近现代的高峰。
282
齐白石 鹤寿
镜心 设色纸本
120×34.5 cm
钤印:白石翁
题识:眉生先生五十岁生日之庆。时丁卯十一月,天日初寒,呵指一挥。齐璜。
出版:《齐白石作品珍藏卷》(续),第90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版。
齐白石的绘画寓意深刻包含逸致,他的艺术创作和主张继承和发扬了民族艺术的好的传统,同时他主张神形兼备,即把现实和理想有机的结合起来,他尊重事实的真实,也忠于事物的理想,他忠于事物的细节,也忠于事物的精神,这正是艺术最高的表现方法。这幅《鹤寿图》正应证了齐白石艺术追求的奥妙所在。
鹤是中国化的传统题材,唐代就有以画鹤名世的薛稷,后画鹤者代不乏人。齐白石画鹤,大体继承前人画法,独创的因素不像画水族那么突出。但他画鹤仍有自己的风格,画法也有独特之处。这就是:气宇轩昂,挺拔有力,笔墨苍健。此幅《鹤寿图》是齐白石为眉生先生贺寿所创作的。
鹤寿(局部)
画中绘一仙鹤,仙鹤自古以来被老百姓认为是一种祥瑞,是普通百姓所崇尚和喜爱的一种鸟类,自古有“仙鸟”、“一品鸟”之称,仙鹤白羽丹顶,形态美丽,卓然傲立,性情高雅,素以喙、颈、腿“三长”着称,画中白石老人牢牢的抓住仙鹤的特征,并且有意夸张其颈与腿,将仙鹤的修长身姿更好的表达出来。仙鹤象征着圣洁,清雅,长寿。且爱情专一,年轻时高歌求偶,一旦成功,终身不弃。雌雄相随,规行矩步,道貌岸然,情笃而不淫。如有一只不幸夭折,另一只会至死不再择偶,宁可沦为孤鹤,故有翩翩君子之誉。白石老人正是通过对于仙鹤的描绘来表达对于那些品格高尚纯洁,立壁千仞,无欲则刚的谦谦君子们的赞美。
283
齐白石芙蓉图
丙辰(1916年)作
立轴:设色纸本
48.5×33 cm
钤印:萍翁、老白
题识:丙辰十月第五日,连朝阴雨,寄萍堂前芙蓉盛开。令移孙折其小枝为写其照。花若有情,应不负我祖孙爱汝之恩也。萍翁记于三百石印斋,是日老妻有疾,未来观也。
折花人久矣不存,此小幅记取不与人。戊辰(1928年)五月十六日,清检旧簏,因添记。白石。
出版:
1.《齐白石全集·第一卷》,图版138,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2.《中国名画家全集-齐白石》,第61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来源:中国嘉德1995秋季拍卖会,“杨永德藏齐白石书画”专场,第343号拍品。
齐白石是一个看似木讷,实则感情丰富的人。其请常于画作中不经意地表露出来,虽细微,却常让人动容,一如此幅《芙蓉》,诚是齐白石老人的内心写照。
芙蓉图(局部)
芙蓉是湖南特产,所谓“芙蓉国”也,是幅《芙蓉》仅绘折枝芙蓉一朵,枝叶皆以大写意写出,独芙蓉花与花蕾用洋红,以小工笔勾勒而成。据款而知,此枝芙蓉是白石对花写照,而折画人乃是他最喜欢的长孙移孙齐秉灵。画中记述了1916年10月5日,“寄萍堂前芙蓉盛开,令移孙折其小枝为写其照。花若有情,应不负我祖孙爱汝之恩也。”且当日因“老妻有疾,未来观也”,一并记上,祖孙情浓、夫妻相随之态溢于言表。
芙蓉图 (出版物)
齐秉灵是齐白石的长子长孙,字近衡,号移孙。齐白石对这个长孙极为疼爱,曾领着儿时的他干一些农活,还亲自教他学文化。他在《白石老人自述》中说:“长孙秉灵,肄业北京法政专科学校,成绩常列优等。去年(1920年)病后,本年五月又得了病,于十一月初一死了,年十七岁。回想在家乡时,他才十岁左右,我在借山馆前后,移花接木,他拿着刀凿,跟在我身后,很高兴地帮着我。”
此事令齐白石久久不能忘怀,因而在1928年5月16日“清检旧簏”时看到了这幅作品,又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移孙的相念,尤其“折花人久矣不存”一句,更让人鼻头一酸,感人至深,为白石老人神伤。此《芙蓉》让他想起了儿孙绕堂、夫妻美满,想起在湘潭老家的种种美好,因而“此小幅记取不与人”,齐白石之深情由此可观。
285
齐白石贝叶蜻蜓
丙子(1936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101.5×34 cm
钤印:木人、借山翁
题识:民国丙子予游粤客中作,藏至壬辰(1952年)清旧簏,孙辈见之,求赐以归箧不贫,予与之。九十二岁白石老人。
来源:香港2002春季拍卖会,第68号拍品。
贝叶草虫是白石老人独创的绘画题材,白石老人早年游历广东、广西发现贝叶之美。并将其引入画中,并完美演绎。本幅《贝叶蜻蜓》据自题款可知即是老人1936年游历广东时所作,并一直珍藏于画箧。及至1952年,在清理旧物时翻检而出,为孙辈所见,请求齐白石将此画赐予,以丰富所学,因之白石题款后赐之。
贝叶蜻蜓 (局部)
白石笔下的贝叶乃是其一绝,画中在对贝叶与草虫的描绘中,细入毫微地将贝叶极细密的段段叶筋与草虫之丝丝纹脉,在近乎原大的体态下完全写真地刻画,在神形并貌地展现中达成极高的艺术再现。蜻蜓亦精细入微,用放大镜望去,那头上的触须、足上的钩刺、翅上的花纹等历历可辨,将生命最本原的自然面目表现得栩栩如生。
贝叶蜻蜓 (局部)
胡佩衡曾感佩白石老人的工笔草虫“织毫毕现”、“细里有写”、“有筋有骨、有皮有肉”,“非有数十年粗细写生功夫是画不到的”,而这仅仅是对白石老人画中本就难得一见的工笔草虫的赞誉。而《贝叶蜻蜓》中,那片片由万千笔触勾写而出的、极鲜活、极具灵气、舞动的众多的工笔贝叶,极具匠心且颇费周折,显现着其良若用心雨和匠心独运的精彩描绘。
老人曾说:“客论作画法,工粗孰难,予曰笔墨重大,形神极工,不易也。”这样的表现,画面的纵深与层次;画中的错落与虚实;情趣的真实、丰富与生动,都得到了更强的突出和展现,正如徐悲鸿先生所说的:“尽精微,然后致广大”的境界。这幅画充分体现了白石老人绘画功力,学养,敏锐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多方面完美的统一,不愧为一件巧思精构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