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一篇原来的标题是运营的目的,但是范围太大,也很难表述清楚,所以换成了银行为什么要运营。
运营是以客户为中心,以一个或多个渠道为沟通的媒介和平台,将自有的产品或服务持久的触达至客户,并通过系列的用户成长体系,使得客户以较高的粘性留存于平台与之互动,最终达成使用产品或享受提供的服务。
从现有的模式来看,银行的营销大多借助于实体的厅堂网点,理财经理,客户经理,或者电话坐席这几个手段。这些手段存在这一个共通点,大多是被动销售,单个个体所能吸收和营销的客户数有一定的上限,群众对这类营销存在一定的抵触和反感这一点尤其是电话特别明显。
那有人说,理财经理,客户经理这些不都是主动销售的个体吗。这话这么说也可以,但是从实际效果来看,比方说一个银行有100万的存量客户,能配多少理财经理?不会所有客户都会配置;其二这些经理的业务水平和个人能力参差不齐,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好的,且这个岗位流动率很高,做的好的人可以达到主动销售,但是这些人少,且一定有上限,一个个人能力再强,不吃不喝一天能接待或者营销的客户数毕竟是有限的。
所以除此之外,各家银行都在寻找其他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手段。各类的营销转型的需求也纷纷涌现,这一下子给这个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以及极大的机遇。转型等同于改革,等同于变法,大秦帝国里讲的已经很透彻了,从形式上变可以强三十年,从根本上变,可以强一国。这里的运营无法说根本,但是其核心离根本不远,其成效直达根本。
那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其实运营就是营销。对于零售而言,个金,小微,渠道,网金,道理是一样的。营销成为了日常的主要工作,指标,任务,数据成为了他们要抗住的压力。银行内部一线人员的指标和压力很大,而管理人员和分管领导所承受的压力那是巨大的。
而我们一直在做的运营,就是解决银行业这样一个问题。银行也在困惑,客户在哪里,怎么找到他们,怎么跟他们互动,吸引他们,他们喜欢什么,怎么办他们才不流失,等等一系列问题。
在跟银行的沟通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因为优质客户都会配对应的理财经理/客户经理。所以这些客户就变成了这个经理的资源而不是银行的资源,因为人员流动的问题经常造成这个人离职了,会多少带走一批客户的现场。这个问题很普遍,但是数量有待考证,是目前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还是一个行业通病可以存在,这个不得而知,但是作为管理者还是希望尽可能避免这样的情况。这个问题从内解决是通过管理激励等手段,从外解决就是借助于运营预计运营平台等方式来解决。
总和上述对于客户的一些反思,银行就需要一个平台能与客户形成互动,一方面可以加深与客户的交流,一方面客户与之互动的是这个平台,相对弱化了理财经理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免客户的流失问题,这是其一。
其二,平台的构建,可以有一个体系化的运营过程,以往多是无一想一,有一做一,缺乏计划性。而平台的构建就像去办健身卡,花了钱肯定就好好的去做。有一个念头在,而外界第三方的科技公司,运营公司能给带来更多不同的创意,思路,产出物,可以弥补银行本身这方面的不足。
构建平台后,可以可以实现有效活动,可以实现互动营销,可以实现有据可循。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大数据分析的内容,后面会单独说明。
这样一个平台可以成为银行管理者施行自己管理思想的落实地,可以成为其管理工具,和工作亮点。以往的政策难以推进的问题直接通过平台实现,减免了层层传递和执行不力所带来的管理不善等诸多问题。
从基层人员来看,做运营做活动可以风风火火,拿出成绩,能投体验更多新鲜的事情。对于领导者这样做必定会出升级。而对于更高的领导而言,在新形势下拓宽一个新渠道,找寻一个新方式,各行各业都在倡导互联网+,银行这样创新何乐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