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品牌有门道】
细数三类如今知名的押韵派代表,诗词、歌词和广告语。在知乎上搜索关于“押韵”的问题,也确实能看到不少关于押韵的吐槽和误解。比如听多了会腻、见多了会烦、不知所云、强行押韵等等...
为什么押韵被网友这般吐槽之下,还是会成为品牌话语创作的一种重点修辞呢?
| 一 |
押韵能带来愉悦感
押韵能带来明显的节奏感,和我们现在在歌曲中听到的节奏感一样,我们通过押韵感觉到的愉悦感也更多是来自于这种节奏感。
所以能带来节奏感的不仅仅是押韵,像工整对仗和排比等的修辞读起来也是能给人带来明显的节奏感。
比如像这首诗的对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当然这里也有在网络上看到一种关于节奏感后天习得的说法,认为我们每个人还在母体中作为一个胎儿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和聆听母亲的心跳和呼吸声。然而心跳是有节奏的,呼吸也是有节奏的,并且一般人呼吸频率和心率是1:4的关系,就是每四次心跳一次呼吸,如果心跳和呼吸节律比较平衡平缓,表示没什么危险,是比较舒缓和放松的状态,人体感觉母体和自己比较安享和自然,就会比较愉悦。
当我们不断成长开始接触到有节律的韵文或诗歌时,这些韵文或诗歌,基本上也都和四次心跳一次呼吸的节奏很相近,所以当我们听到这样的节奏时,人体的本能就会让我们产生这种比较安享的愉悦感。
| 二 |
押韵能提高记忆效率
人类文明最开始是没有文字和纸这些便于储存和记忆的媒介工具的,古代游吟诗人在创作、背诵和传播诗歌史诗的时候,是没法只凭借满脑的知识学识的,也是需要借助韵律的手法来便于记忆和传播的,像《荷马史诗》这样的长篇巨著的流传也都是通过人们通过韵律的记忆帮助口耳相传才得已保留下来。
押韵不只是能提高人们对内容的专注,还会强化对内容的记忆。
美国心理学家G.A.米勒在上世纪50年代发表的研究报告《神奇的数字7±2:人类信息加工能力的某些局限 一文》中提到,人类的记忆系统非常复杂,也产生了某些有趣的记忆特征——大脑的记忆容量虽然庞大,但在短时间内能够接受的内容量却非常有限。同时在分析过程中他发现,人类的短时记忆基于一种“组块策略”,将独立的项目组合成较大、更有意义的单元进行记忆,这种组块的数量一般在7组上下浮动。比如字符串“C C E E E E G I I I I N N N R S S S T T ”由20个组块组成,难以迅速记忆,但转换成“SCIENCE IS INTERESTING”便成为了3个单词组成的一句整句,完成了20到3、3到1的组块整合,这就极大的提高了记忆效率。
押韵其实也是这种组块策略的应用,通过修辞的租合,使得词语内容脱离了文字本身,随着记忆组块整合得到了进一步的简化,这就降低了信息的接受和内容的学习难度。
杜克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也发现,大脑中确实有着掌管“节奏”的脑区——颞上沟(STS),这个区域对说话的节奏很敏感,在听到节奏时会比一般说话更为活跃。因为大脑为了能够理解讲话的内容,需要以某种方式快速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
| 三 |
押韵确实能带来美感
我们在后天对押韵等修辞的不断学习中,也在无形中强化着这样的认知,一提到押韵之类的修辞,就想到它是美的,这种集体无意识的驯化也可以从我们的语文课堂中老师叫我们如果在写作文的时候巧妙地使用修辞来美化文章中发现同样的道理。
再比如我们现在一提到“相声”,就会不自主的感觉相声就是能令人愉快的,一提到“说唱”,人们就会不自主联想到很多节奏感很强有很丰富的韵脚押韵。这些也都是在后天的经验习得中,赋予了押韵本身以能量。
| 四 |
押韵能提升说服力
MS Mcglone & J Tofighbakhsh 2004年在发表的论文《Processing Fluency and Aesthetic Pleasure: Is Beauty in the Perceiver's Processing Experience?》中发现,如果把押韵的格言呈献给被试者,他们对格言的认知加工将会更加流畅,人们对格言的信任度就会更高。
比如这句话:
'What sobriety conceals, alcohol reveals' (押韵组)
’What sobriety conceals, alcohol unmasks' (非押韵组)
(大致意思:清醒时想隐瞒的,醉酒后都会泄露)
被试者对第一句话(对比第二句话)理解更加准确,且更加相信。
人们常通过使用优美的词语来将内容引导向所指的事实真相,因为这样会更有利于说服人们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Chandrasekhar也曾引用过数学家Weyl的话来说明这一现象:“我的工作总是试图把真相与美结合起来,但是当我不得不选择其中一种时,我通常会选择通过引用更加优美的文字”。
| 五 |
人们不仅喜欢听到有节奏的音调,更喜欢可以预期的音调
Kim Kriege在2011年发表的文章《人耳如何分辨动听音符?》中也发现,和谐的音符能激发耳内神经元的规律运动,节省能量;相反,不和谐的噪音则让神经元的活动趋于紊乱,浪费能量。
然后某学校音乐系做了一个研究,就是给被试一段音乐,最后一个音符要么是符合预期的和谐音程,要么是不符合预期的非和谐音程,结果发现当符合预期的和谐音程出现时,比试感到满足,而不和谐音程出现的时候,被试的某些脑区显示出不一样的变化。
所以人们不仅更喜欢听到节奏规律的和谐音调,人们也更喜欢可以预期的音调,让人们听起来“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