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让人听着别人的故事,却能反思自己的人生。英国纪录片《人生七年》,用几十年的时间展示了14位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的一生。从他们身上,我们似乎也能找到自己的人生轨迹。
在众多孩子中,尼克的一生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
在7岁时,他还只是英国戴尔斯的一位农场男孩,他所接触的全部东西就是农场上的猪牛羊。但那时的他看起来还很快乐,奔走在乡村小路上,充满好奇与希望的样子。
然而到了14岁,依旧是那片农场,尼克却开始变得害羞,与人谈话时会把头深深埋进两腿之间,甚至不愿和人谈论他是否有喜欢的女生。但是言谈之间可以看出,他对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追求,并且意识到他的梦想不是在一个小城镇所能实现的。所幸他到约克郡的一所寄宿制学校上学了。
我相信社会中有很多“尼克”。他们出身一般,并且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意识到自己出身一般,以及发现这一因素给自己的发展所带来的限制。而人生的分岔路口往往也在此开启,有些人可能会开始陷入绝望,停滞不前;有些人开始背水一战,奋力挣扎。
当我忐忑地观看尼克21岁的人生时,我惊讶地发现,他的背水一战成功了,他成了牛津大学物理系的学生!不同于14岁的腼腆,他显得意气风发,在实验室里和同学愉快的交谈,相互探讨。
这种情绪状态的变化,和他学业的成就不无关系。离开小城,有了更丰富的知识,更宽阔的视野,人会变得自由。这种自由不是空间上的随意移动,而是心灵上的解放。是一种对自身发展,对未来生活更加自信的态度——我能通过考试进入心仪的大学,我就能通过奋斗改变人生。当人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之时,他整个人会舒展开来,那种14岁时的迷茫、无能为力便自然消失殆尽。
当被问及日后想从事何种工作之时,他回答道:“这取决于我是否在我想做的领域擅长。”也就是说,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他喜欢并擅长的。
这样的回答简明扼要。而事实也证明,目标明确的人似乎更能把握自己的人生。
28岁的尼克成为了核物理专家,在英国与美国之间,他选择成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教授助理,一年挣3万美金。因为这里的研究环境更好,更活跃,自己会有更多的成就感。
事实证明,当一个人的学识、能力达到相应的高度时,他所面临的选择机会也会更多。我们在选学校、找工作觉得走投无路时,或许不应该埋怨HR狗眼看人低,而不妨重新审视一下自己,是否高看了自身。
35岁时,尼克成为了副教授,并在镜头前说“我有我的抱负,我想继续做研究”。很简单的一句话,却不知道有多少人能说出来,敢说出来,有资格说出来。它需要你有知识做基础,有目标做导向,有实践做动力。
知识让尼克变得成功,让他实现了阶层的跨越,但我更欣赏的是他对童年的看法。出身农村不仅没让他感到羞愧,相反,他觉得正是农场的生活锻炼了他的责任心,使之更加倔强地面对生活。确实,每一个现在的我都是过去的我所造就的,无论是好是坏。
人一生最重要的时间段大概就是20—30多岁的这几年,辛苦过这一段,日后会轻松很多,尼克也是如此。从21岁踏入牛津开始,他的人生轨迹开始改变,直到56岁,终其一生做着他热爱的核研究事业。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看着别人各异的人生,就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不同的生命模式。你甚至会产生一种“我是看着他们长大的”感觉。当56岁的他们各自回顾人生,会有唏嘘,也有遗憾,但都各自满意自己的人生,或许这就是属于长者特有的平静和智慧。但前提是,你曾努力地活过。
尼克是被记录的底层社会的孩子中唯一成功跨越阶层,实现逆袭的,纵观一生,除了知识改变命运,我想不出别的语言。
正在奋斗中的你们或许有迷茫,但我相信更多的是改变命运的热忱。一直有人抱怨中国社会的阶层难以跨越,但你不试试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