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看见训练营的小伙伴们在聊天,有个学员说:"我的作业落下很多了,总觉得自己不能很好的完成干脆就不写了"。
少华老师问到:为什么你一定要完成的很好呢?
这句话忽然点醒了我,是啊,我好像也是这样,为什么要对自己要求的那么严格呢?从执行一周计划以来,我的潜意识里会常常不自觉的要求自己每件事情必须认真仔细,努力,百分之百的完成。
然而意外无处不在,某天突然需要加班,然后任务就完成不了了,在晚上准备睡觉的时候会觉得有点失落,其实这种严苛要求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很多的焦虑。
02
我们制定计划的目的是有目标感,有方向感,不再迷失和焦虑,稳步的提升自己。可是如果因此焦虑了,那么我们也失去了初衷。
计划完不成怎么办?那就接受完不成的事实啊,为何要为了完成计划而完成计划呢?做计划只是个手段而已,并不是根本目的。
其实大多数人不能坚持自己的目标和计划的原因常常是给自己设定的门槛太高了。
你一开始在意志坚定的时候设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然后你坚持了几天就觉得太难了,你就放弃了。
所以看到没有呢?我们所说的意志力就是这样被自己给吓没的,什么20天说一口流利的英语,30天减肥20斤,点开来看一堆堆操作性不强的建议,没错,也许你严格按照建议去做了,可能会成功,但是其实际操作性并不符合大多数人。
03
正所谓滴水石穿,如果我们每天给自己定的目标小一点,甚至小到每天只记10个单词,每天少吃平时的五分之一的米饭,我们也就很容易去执行了,这种任务不会让我们感觉到是负担,但是完成以后依然会很有成就感。
而随之带来的效果,不会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缓慢变化的,你坚持记单词,某一天当你发现包装袋外面的英文我竟然看得懂了,你坚持锻炼身体,某天发现裤子好像大了,这种突然袭来的惊喜感,会让你更加的开心,并且让你有持续的动力继续下去。
当这种缓慢的进步成为你的习惯时,你会发现你自然而然会加大学习量,会关注健康的饮食,会延伸到很多方面。
而倘若是短期内突袭完成某项目标的话,那可能会像大学的期末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一样,考完就忘完。
因为那时,你的大脑告诉你,你的目的就是完成考试,而不是获取知识。考完试,这些知识已经没有必要再去占用你的大脑空间了,更何况,那种临时抱佛脚的感觉必然是痛苦的,而大脑出于自我保护机制,常常会忘记痛苦的记忆。
04
我们为什么要把学习定义成为(或者是把它变成)一种痛苦呢?
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书叫《玩中学》,是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获取了知识,而现在的儿童教育也越来越看重这一点,并且卓有成效,孩子们搭积木,玩烘焙,玩得很开心,也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其实作为成年人我们也完全可以借鉴借鉴啊,我们一样可以在看似玩耍中学习啊,就像上面我的那张表一样,其实我把它定义为每天休息时间的游戏。
这一点我是受益于以前看到的一篇文章的影响,文章中探讨为什么玩游戏容易沉迷,而工作却让人厌烦。原来是因为游戏总是能得到即时的反馈,而工作不是,那么如果我们把工作当做打游戏,每当完成一个任务就给自己一个即时的激励作为正向反馈,这样我们就会比较容易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我们想在哪一方面取得进步,也一样可以套用游戏的原理愉快的去做。
05
我们还可以运用软件来帮助我们,最初我用过playtask,里面你可以自己定义做完一件有正向意义的事情(或者说是对你好但是你不想做的事情),你可以定义为正分,完成一件任务就加分,当你想要消遣娱乐时,你可以相应的扣分。
这样你学的时候可以很认真,玩的时候也可以很尽兴,没有负罪感。现在看到里面分的更细,内容更丰富了,还增加了很多副本,应该蛮有趣的。
后来我想要更简单的界面和功能就下载了个欲望与成就App,这个软件特别简单,只有成就库和欲望库。
再后来我定了像这样的细致的计划后,这个软件也没再用了,因为每天在计划上打勾已经可以给我足够的成就感了,便不再需要这个工具帮忙啦,自己做的游戏自己来玩会更有趣呢。
06
最后总结一下:
1.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自己的有限
2.把目标门槛降低,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步增加和调整
3.把目标任务规划成游戏,愉快玩耍,愉快成长
4.借助工具,增加做任务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