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见到了我的堂弟(我一直不知道也不清楚辈分这些都是怎么分的,于是乎,我就是看见比我大的就叫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伯伯伯母……比我小的就叫弟弟妹妹,总之怎么简单怎么来。就这样,我竟然安安稳稳地度过了22年——从出生到现在),他回家4、5天了,因为要考驾照考试的科目三,考完后特地来辞行。
我不知道,他是自己想来的还是他父母让他来的,毕竟我爷爷奶奶还在,也是我们这一祖辈里最大的了。不过,我想他是自己想要来就来了的,一个原因是我从小与他交好,二来是由于他来的时候并没有问我说:“大伯公、大伯母在家吗?”等之类的话,并且,那时我爷爷奶奶不在家,待我我们聊到一半时,我爷爷才出现。
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把这些事、这些我的心里变化用文字记录下来,也许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亦或是在阅读书籍读不下去、读书笔记也写得有些恼人了,于是乎,便转移注意力到这里来码字了。
再或者说是,为了要将那心中和脑海闪现的感悟与思考统统留住,让自己的人生不那么的空白吧!
好了,言归正传,刚刚说到我堂弟来辞行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交流沟通能力。
其实说到交流沟通,这是我一直欠缺的能力,我既不自信又过分老实,既没有学富五车,却又有些愤世嫉俗,并且还懒惰无比——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行动中。所以说我们之间的交流,按通俗地讲是无效的,既没有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也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弊端,只是平淡地互相了解近况。
然而,就我最近看万维钢的书提到了“坏比好重要”这一观点而言,这显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或者说是乐于想见的情况,也许,我该考虑考虑用好“坏比好重要”的原理来实现人际关系的良好发展了。
书里这样写道:“坏比好重要!负面偏见可以解释很多事情。如果向你介绍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同时告诉你一条他的优点和一条他的缺点,你更容易用缺点去记住这个人。也许你曾经多次帮一个朋友的忙,他觉得理所当然;一旦你有一次没有帮他,他可能会非常生气,以至于多年以后他可能会忘记你帮过的忙,只记得你曾经拒绝帮他。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调查:假设给杀人犯立功赎罪的机会,让他们去救人,请问你认为一个杀过一个人的杀人犯要救多少人才能弥补他的罪过呢?调查结果显示为25个人”!
也就是说,我可以利用这个“厌恶损失”心理,直接了当地告诉他,我心中的想法,即带有负面偏见的猜测:你是自己想到要来向长辈辞行的,还是被逼无奈(父母告诫)后来的?抑或是为了以后有事要帮忙好商量而提前搞好关系呢?毕竟,以前你没有独自前来拜访坐下来聊聊的情况嘛……等等类似这样的想法。
这样做了之后,就会产生矛盾或冲突——无论是谁对谁错,至少有一个坏的情况需要面对与解决,也可能是从此双方无往来,但大多数情况下,很大可能会互相摊开来沟通甚至是争吵,但最后都是“一笑泯恩仇”的局面。
这样做倒也是“坏比好重要”的利大于弊的结果,当然这种事情我目前还真没有勇气去实践,也可能是真的需要“三思而后行”的下策吧!
于是我俩就很浅也很寻常的沟通着,倒是爷爷说的话、讲的故事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内容,最后就是他一个人在那发表感叹:人生无常!
这倒让我想起看的《万万没想到之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中的文字,低端文人研究道德,高端文人研究美感!而且,只有刚进入艺术世界的文人才会欣赏各种正面的、积极的和使人快乐的美,到了一定程度就改为欣赏各种愁苦,甚至是变态美了!
也许,爷爷是在七十多年的岁月里,感悟到了那种美吧,以致于无论生活中、心态上多么的正能量,也免不了言语里最终还是以:“一朝落地(分娩)命安排。”作结。
好了,人也告辞了,我的心里话也扯完了,然而生活还要继续,故事还在发生,感谢来看我碎碎念的朋友,下次再聊吧!
“生活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希望并且相信自己能够获得此能力。
注:图片来自网络与我的朋友圈的朋友的票圈,如有侵权请联系我进行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