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结婚的图片,送女孩出嫁的父母携手而立,微笑强忍泪水目送女儿出嫁,女孩在车里伸出头频频回望依恋不舍的场景,隔着屏幕都感觉到心疼。
我青春期的时候,我妈最常说的话就是,“希望你快点长大,我就能解脱了;但是又特别害怕你长大,女大不中留,见一次就少一次。”
以前不懂,当时觉得自己是困兽,巴不得快点离开家能够自己独立成长逃离父母监控的魔抓重见自由的天日。现在毕业工作了,见面的次数5只手指就数完了,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纠结。
今天看了一部英剧,《艾玛》,是简·奥斯汀继《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和《曼斯菲尔德庄园》之后,在她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作品。女主角Emma是货真价实的白富美,坐拥一座庄园,随心所欲拉红线。孤芳自赏的她打定主意不结婚,兜兜转转却和自己的发小在一起。我看的版本是BBC2009年翻拍的,自然风光背景很唯美,人物关系相对简洁清晰,整部剧看下来不拖拉很清爽。
但是最吸引,不是里面的爱情故事,反而是女主角Emma和她父亲的父女之情让人动容。
给------陪了自己20多年的家庭教师Miss Taylor做媒,她引以为傲。
每每不是按照情理,而是凭着异想天开或一时冲动。爸爸是个怕孤独的老人家,年轻丧偶,独自带大Emma和她的姐姐。因此对庄园里任何人的离开,都特别不舍。
他的言行举止里父爱满的都溢出来了,看到Emma画了一幅写真哪怕真的不是特别好,也着急地要找人裱起来。看到这里就会回想起,上学时候第一次当班长,我妈逢人就说,简直像复读机,哪怕真的一点都不值得炫耀。但是在爸妈眼里,我家的孩子,得到的一分的成就,都会被他们放大成100分,这就是爱吧。
看到爸爸让Emma给他系围巾,汇报自己的散步任务完成情况,天真如孩童。
马上就联想到奔80的外公。老人跟小孩一样,只对自己最爱的人表现出需要。哪怕我已近长大了,有时候也会故意找些“小麻烦”问问外公的意见,例如有些菜怎么做、工作上遇到一些不快乐、和男朋友的一些小矛盾,我觉得这些“小麻烦”成为我们之间爱的一种连接,我希望让外公感觉到,即使我长大了,我还是需要你,而这种需要,也是爱。
爸爸对她的关心无微不至,邻居举办舞会邀请Emma参加,因为走廊上有风,以至于都觉得开窗是一件“荒唐事”。估计很多人不穿衣服被冻半死,回到家只会被妈妈吐槽“要风度不要温度,活该”~
出于爱和保护,Emma从来没离开过小镇,她特别想去看一座山。爸爸生怕Emma离开自己一步,联想到把Emma姐姐嫁到不远处的地方都能让他觉得自己“愚昧”,彻彻底底的“女儿控”。
Emma也是贴心小棉袄,回答100分。
爸爸知道Emma决定要走,默默流泪。是啊,为人子女,永远都是被牵挂的那个。Emma长大了,替周遭的单身男女操了不少心,终于轮到自己了。乱点鸳鸯谱,差点把自己未婚夫拱手让人。
就在好不容易表白成功在一起之后,一想到爸爸老无所依,Emma在爱人和父亲选择之间动摇,一方面她不舍得父亲,另一方面要忍痛割爱让她游走在奔溃边缘。
不够爱你的男人在问题面前会让你做选择,足够爱你的,不会让你为难。
没有什么“以后再说”,解决问题“就是现在”。
故事接近尾声,父亲要送女孩度蜜月的临行分别时的样子,催人泪下。此事此刻,无声胜有声,
“坐地月行八万里,巡天要看一千河”,
你在身边,二十年光阴恍如一瞬,你一离开,两个星期也是一万年。
不是腿脚不伶俐,自古多情伤离别,不忍看,不敢送,愿儿此去,良多苦少。
Emma是幸运的,尽管从小失去了母爱,但是父爱的分量早已让她忘却了失去母亲的伤疤。
想起龙应台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