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未走过的路
树林里有两条路,朝着两个方向
我走上那条人迹罕至的路
于是,看到了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
——罗伯特·弗罗斯特
有人看到我4月12号的文章《如何在1000人训练营脱颖而出》后,来问我能不能分享一些写作的经验。
首先,我要说明,1000人的训练营不是写作训练营,但是我确实是依靠写作脱颖而出的。我可以将我仅有的写作经验,分享给大家。
1、写作前要充分准备?
《做,就对了》中有一位主人公计划去邻国旅游,于是做了大量的准备:打折机票、酒店、经典、风俗……做得越多,他越发现这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因为前期大量的准备,消耗了他想去旅游的热情,最终,他也没有出游成功。
我们都知道,一篇好的文章最基本的要求是内容充实、条理清晰,其次要有合适的插图和漂亮的排版。于是很多人就想,等我收集足够的素材和插图,再开始写。可往往到最后,是收集了一堆素材和图片,却一个字都没有写。
收集素材、找图相对于内容创作来说,就是相对简单的事,我的做法是直接写,写的过程中有卡壳的地方先放着,等写完了再统一处理。等文章完成后,再去找合适的配图,最后排版。
这个做法与今天晨读的“延迟满足”是一个道理,好处是可以帮助你战胜拖延。
2、该不该追热点?
罗胖(《罗辑思维》罗振宇,人称“罗胖”)在跨年演讲中提到,乔布斯当年在设计苹果手机时,果断拒绝迎合市场,而是按自己想法设计,最终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
这就是父爱,什么好就给你什么,而不是你想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有人说不知道写什么,不如跟着热点走,还能蹭一下热度。
我不反对追热点写作,但我不赞成为了蹭热点而去写作。如果你对热点有独特的见解、深刻的体会,且这些体会对读者有价值,那就果断写。
但如果,你只是为了追随热点、迎合大众而去跟风,那于读者于你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给予≠爱,爱是有原则的,是需要选择的。
3、写作的本质是什么?
薛兆丰老师表示,在得到开专栏,最大的收获是对“知识服务”概念的理解。以前写书卖书,但对于读者能接受多少却无能为力,实在是太不负责任了。
在写作之前,我们要问问自己:写作的本质是什么?
其实,文字本质上也是与他人沟通的一种方式,是一场知识服务。作者通过文字表达,而读者通过文字倾听,这是一场沉默但乐趣无穷的沟通。
你的文字传达你的观点,反应你的形象,读者能很直观地判断自己是否喜欢、需要你的文字。
既然写作是一种沟通,如果在写的时候只顾自己写得开心,而不管不顾他人的感受,就会引起冲突。
我们需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我的文字会不会引发歧义,会不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对他人有没有价值。
最后,关于写作送给大家两个锦囊:
古典:我写作的时候,常常思考,如果我是读者,我最希望从中获得什么,然后就朝着那个方向写。
脱不花:我向大师请教该如何写作,大师说“你将写作想象成你在与另一个人对话,只要把话讲清楚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