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讲述了孩子在学校和两位同学的相处:
一位可能是因为假眼珠大小不合适,总是会掉下来,每次同学们都会帮他捡起来,他在饮水机上洗了之后就直接再装回去。
一位是有唐氏综合症患者,但平常相处中,同学们没有特别迁就他、呵护他,一起玩游戏时他输了同样要受罚。
我看了之后,心中不禁为这个学校的教育点赞:这样以平常心对待、不怜悯,才是真正的尊重。
想起看过一个节目,和这篇文章有异曲同工之效。
有一个拍客想拍一个双臂向后弯曲的“特殊人”的一天生活,于是和他同吃同住。
清晨起床时,他只是不经意地问了句:你一个人可以吗?
等得到“可以”的回答时,便“无情”地走开了。
后来有记者问他:他行动不便,你为什么不帮他穿下衣服呢?
他只回答了一句:我觉得把他当正常人,才是最大的尊重。
如果说当时的自己尚不解:他怎么这么不乐于助人?不是一直教育我们要同情和帮助弱势群体吗?为什么不帮忙反而成了尊重了呢?
那么强行被人可怜的自己,现在才明白上述两个故事中,学校和拍客的苦心。
几年前,当同事对着我一脸同情地说“苦命的女人”时,我是一脸的懵:不知道像自己这样一向以快乐为宗旨的人,和“苦命”有什么关联。
当他进一步发表感慨说“离婚的女人命都苦”时,我才反应过来,他指是的我一年前离了婚。
但鉴于同事并不熟悉自己的生活,于是我压抑住油然而生的屈辱试图解释:没有啊,离婚之后,我的生活反而从前快乐太多。
没想到,同事更是一脸痛心状:行了,婚都离了你命还不苦?你装什么装?
What?
离婚=苦命?
大哥你是从清朝穿越过来的吗?
于是一首《骄傲》就在愤然中流泻而出:
你可以无视我/但千万不要可怜我/你可以讨厌我但请一定要尊重我
不要怜我贫瘠孤独/在某个世界里也许我胜你百倍/亦不必赞我乐观坚强/活着并活下去,是生命的本性使然
我在阳光的照耀里出生/早已把感恩当成一生的使命/我在风雨的洗礼中成长/爱这世间比之前更甚
这个世间——/我来过/我爱过我心无怨言
自从被人“怜悯”之后,我从此便恨上了这个原本是褒义的词。
一个人,是要有多么大的优越感,才会把自己和对方摆放成一个高低错落的位置上,然后再时不时地低头垂怜以表达自己的善良;
同时,也是多么得无知,才会仅仅只用一些世俗中的条件就给彼此定义下对立的判词:我真幸福,你真可怜;我真幸运,你好倒霉……
这世上,最缺少的,不是可怜,而是尊重。
你能想象如果你是上文中的那个有一只假眼的孩子,当你的假眼掉落出来,所有人惊惶失措地跑开,然后再都可怜地看着你、从此以后照顾你的感觉吗?
你能想象到,假如你的孩子是弱智,一出门就被别的朋友用可怜的眼光打量,并且还要奔走相告“他是低能儿,咱们都要帮助他”的感觉吗?
可怜,原本就是含有蔑视的意味,并且根本不可能持久。
就像在繁华街头身有残疾、穿着破烂乞讨的人,你能一直可怜他吗?
就像《祝福》中的祥林嫂,从一开始的大家陪着同情落泪,到最后的人见人厌。
人与人之间,尊重都是长久交往的前提。
而不怜悯,才是真正的尊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