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有一期请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导演陈晓卿,我特别喜欢这个导演,看到他让人不由自主地就会想起那些与美食有关的日子。
陈晓卿长着一张喜滋滋的美食高潮脸,每当他谈起食物,总让我想到豆豉开锅飘出的香味,巴蜀火锅咕噜咕噜的声响,炸肉时满溢的亮晶晶的光泽,海胆寿司入口时被惊醒的味蕾迸裂出鲜香甜润的软绵绵,以及现杀的潮州牛肉带着余温的颤动。那种表情是惦念许久而不得的心痒痒,是浅尝辄止而不尽的回味无穷。
01 吃货谈起美食两眼放光
说到美食,他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光,严肃又活泼,讲究也随性。他既能品味米其林三星的精致,也能识破街边小馆的别有洞天,对于衡量美食的标准,也从不迷信,他说“总有高手在民间”。
江湖上,陈晓卿有很多传说。相传他丢了一部手机,手机里有几千家餐厅的资料——而且不仅有如何去这家餐厅,还有要点哪些菜,应该提醒服务员注意哪些事项,可谓提供餐饮信息一条龙服务。
陈晓卿号称是“扫街嘴”,脑存京城美食地图,“在北京六环以内找不到吃饭的地方时,只要把地址发给他,不出5分钟,一条餐馆推荐短信就会来到身边”。
此技能不仅限于中国大陆,陈晓卿本人在录节目时当场就说过:香港和巴黎,我可以。
难怪梁文道说他从来就不是一般的美食家。而且一个人可以“好”到这种程度,他等于是走街串巷网罗天下美食。我们大多数人虽然好吃,但远远达不到他的那种“钻”。
02 吃货乐于分享美食
平日里我们谈论最多的便是“去哪吃”、“吃什么”,对于“怎么吃”则不求甚解,馋虫上脑心想着好吃就得了呗。
有一次大伙去吃巴人火锅,服务员端上来一盘毛肚,我们全程直勾勾地盯着,水一开抄起筷子就往锅里放,丫丫同学见我们迟迟也没捞起来,大惊失色:
“敢情你们都这样吃毛肚啊!毛肚下锅要七上八下得涮才好吃哩”,一边说着,丫丫随即拿起筷子夹起毛肚的一个角,放进锅内停留了两三秒,再从汤锅内夹出,悬在胸前晾凉一秒,重复上面的动作8次左右,便把涮好的毛肚丢在了我的碗里,“尝尝看,味道怎么样~”。
还别说,经她烫过的毛肚爽脆可口、温热适宜,不生不老,那滋味称得上是“刚刚好”,好吃到让人怀疑人生。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难道我之前吃的都是假毛肚?!
大伙儿眼巴巴的望着我碗里的毛肚,丫丫不忍辜负民意,又分别给每个人都“七上八下”地烫了肚儿。火锅的热浪悠悠的升,丫丫的脸颊微微的红,大伙的心儿咚咚地跳。
后来每逢吃火锅,我都会想起丫丫,忘不了她给我们涮毛肚的样子,那模样可真美啊,恍若86版西游记里的观音菩萨。“观音姐姐”左手持杨柳玉净瓶,纤纤右手夹起毛肚在沸腾的汤料里上下翻飞。那模样可真美啊,bling~bling~闪闪发光!
多年以后,我也许早已遗忘汉王路的巴人火锅,服务员刚端上来的新鲜食材,可我忘不了丫丫烫的嫩嫩的毛肚,她对我说:“毛肚下锅要七上八下得涮才好吃”。
独乐不如众乐,至今我仍感激那些不仅自己热爱美食,还愿意与我分享的好娃娃。
03 吃货的原则性很强
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但作为一只特立独行的小花猪,我其实我不太喜欢用美食这个词。
因为美食的内涵与外延都太广泛了,不具备排他性。任何人对任何自己爱吃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美食。而我只喜欢把它们叫做好吃的。
“好吃的”必须是我自己亲自品尝过,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百吃不厌的一种食物——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
它带给我的已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感官体验,更是一种愉悦的精神享受。好吃的会使人留恋人间。
好吃的还会赋予我话语权。别人说好吃不算,我觉得好吃才是真的好。你觉得不好吃又能怎样,我觉得好吃就行了。因而我后知后觉的认为:那些愿意迁就自己的口味来点菜的人值得格外珍惜。
美食最让我着迷的地方,还在于它最终呈现的是一个极具细节处理的搭配过程,少了哪个食材都不行,缺了哪个步骤都不成,“天时”、“地利”、“人和”齐备,那种刚刚好的味道才能够浑然天成。
就说老北京炸酱面的“面码”吧。切得细细的心里美丝、黄瓜丝、水萝卜丝,清爽可口;切得很薄的青蒜片儿,小小几片却很提味,以及煮得很烂的黄豆,又平添了几分豆香。少了其中哪一个,都不是滋味。
炒平菇和西芹要用水焯过才好吃,烂肉面里的肉片要用酱油和冰糖煸炒的酱汁小火慢煨才够味,番茄炒蛋的蛋液里一定要加盐搅拌均匀后再炒才美味,做菠萝饭一定要选个大多汁又成熟的菠萝啊~
不得不说,成就一番美食,简直就是门学问、玄学+哲学。
04 吃货能够从美食中获得能量
如果说美食有什么实用价值,那就不得不说,它是我创作的源泉。每当我写不出文案的时候,就往嘴里塞点什么,灵感便飘然而至。比如此时此刻,我的存货已全部吃完,怎么办?!写不下去了!翻到抽屉的最后一层,静静躺着一枚丽巧克纳宝帝巧克力味威化饼干,bling~bling~闪闪发光,赶紧抄起来撕开包装,美味入口,灵感随即便飘然而至~啊~多么美妙的体验!
别说品尝美食,单是每次点餐,都能让我心潮澎湃,拥有君临天下之感:
剁椒鱼头烤鸭,糖醋排骨对虾,过桥米线多放醋。
腰花豆皮猪红,啤酒麻小羊腰 ,肯德基大薯多来几包番茄酱!
吃货能够从美食中得到能量,激发创作的欲望,比如这些发自内心的美食诗歌~
05 吃货具有美食上的行动力
吃货具有美食上的行动力,外在常表现为从感知上升到行动的冲动型行为。馋虫上脑,说走就走,绝不犹疑。哪怕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天大的事情,让我吃完这一口再说。堪称吃货的最高境界。
关于这一点陈晓卿深有体会。08年汶川地震后,他在去往青川县运送物资的途中,因桥面塌陷无法前行,索性就到附近的小饭馆冒了一份肥肠。(青川离江油非常近,江油是全世界肥肠的故乡)刚吃第一口,余震就来了,饭馆里的所有人都赶紧往外跑,跑得干干净净。陈晓卿也跟着跑,但跑到一半想起肥肠的味道,冒着生命危险,又回到饭桌前继续吃。这位“老饕”对于美食的执着,称得上“热爱美食胜过热爱生命”。
平日里,我们虽不常遭逢如此深刻的考验,但一时兴起,逃离CBD商圈的外卖,打飞的去兰州吃碗正宗的拉面,回陕西重拾家乡的风味,去别处唤醒麻木的味蕾,倒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再不济,滴滴一下,直奔心怡的馆子总是做得到的。
犹记小时候,我和姐姐为了吃一种当地没有的小零食,各自向家里讨了两元钱,计划偷偷跑到三十公里之外的市区商城购买。瞒了家长,没有顺风车,更没通公交,路途遥远,该怎么办呢?正发愁,角落里尘封已久的四个轮子的儿童自行车解决了我俩的后顾之忧。
说走就走,我载着姐姐,一路高歌一路笑,哪怕天空已是乌云密布,哪怕我俩当时已经是大儿童,四个轮子的自行车摇摇晃晃,车胎微瘪,但一想到它的那个味道,就情不自禁的鸡血满满:前进吧!胜利就在远方,XX牌小零食,我们来了~~
在骑行了将近3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来到了百货大楼!小心翼翼地掏出已经被汗水浸透了的皱皱巴巴的两元钱(没错,那个时候一张整的两元大钞还很常见)。我将“好吃的”捧在手里,含情脉脉,攥了将近三个小时车把的手颤悠悠的想要撕开包装,大快朵颐一顿。
姐姐却一脸严肃又语重心长地说道:“别急,回家再吃吧,要不回去的路还骑得动吗?”
我看了看阴沉的天色,小心翼翼地把零食放进裤兜里,终究还是没有吃。
归途换姐姐载我,骑到半路,天空骤然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如临世界末日般的灾难片场。后来如何回的家,我已记不清了,只听得姐姐说过,小小的我坐在自行车后座上,一会哭、一会笑着道:我不想死啊,我还没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