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一天早上孩子起床后对你说:“爸爸妈妈,我今天不想上学了”,你会怎么应对呢?
你是跟孩子讲道理,分析学习的重要性;还是拿礼物哄他;又或者胖揍他一顿?
这些方法在孩子小的时候的确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时间一长,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鸿沟就产生了。
尤其是等到孩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这些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都会通通失效。
甚至会导致孩子不愿意把内心的想法说给父母听,父母说什么也不愿意听的后果。
为什么在亲子沟通中会造成这样的局面,我们要如何正确地与孩子进行沟通呢?
为什么家长惯用的沟通方式失灵了 ?
原因一:否定了孩子的感受
我们常常说好的家长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但事实上,许多家长都在无意识地否定孩子的感受。
就像之前流行的一句话说的那样,“有一种饿叫做你妈觉得你饿”!
故事分享
朋友的一个小孩一直由奶奶带,奶奶为了让孩子营养充足、健健康康的,就总是希望孩子能多吃点饭。
喂饭的时候,当孩子跟奶奶说自己吃饱了的时候,奶奶总是连哄带骗地让孩子吃得更多。
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孩子开始问奶奶自己吃饱没有,而不是自己去感觉自己的感受。
所以,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去否认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的感受一直被否定的时候,起初他会觉得难受,但渐渐地他就会觉得麻木甚至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变得叛逆!
原因二:用权威来控制孩子
毫无疑问,父母对于孩子来讲就是生活中的权威。
我们拥有满足孩子需求的经济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帮助孩子变得更好!
权威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帮到孩子,但当我们想要运用权威控制孩子的时候,权威就会慢慢失效!
比如当孩子没考好的时候,父母用威胁打骂的方式恐吓孩子,让孩子好好读书,下次考好一些!
面对父母用权威控制孩子的时刻,孩子可能会呈现出来的应对模式有三种。
面对权威,孩子的三种应对模式
顺从屈服
孩子还小的时候,没有自主生存的能力,当他听到父母的责骂威胁的时候,自然会觉得害怕,从而屈服,表现得乖巧听话。
但是这种屈服和顺从一旦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模式,它就会陪伴着孩子一直长大成人。
比如孩子上学了,因为屈服和顺从惯了,会给人一种很好欺负的感觉,于是经常会受到校园暴力和欺凌。
而当他步入了社会,遇到工作上的权威,无论对方提出多么无理的要求,他都会用一贯的模式去屈服和顺从。
逃避
孩子逃避的方式有很多,比如离家出走,比如拒绝和父母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
因为当父母用权威去控制孩子的时候,他会觉得没有一个平等对话的氛围,慢慢地,他也就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
反抗
这种方式非常普遍,比如孩子进入了青春叛逆期,但父母还是用权威去控制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和父母顶嘴,甚至打架!
许多家长会觉得疑惑,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那么乖巧听话,当进入青春期之后就开始变得暴躁叛逆?
实际上就是因为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采取正确的沟通方式,而是一昧地利用权威打压孩子。
我们的沟通方式没有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是爱他的,反倒让他觉得我们是不爱他的。
所以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力量之后,他就会带着埋怨、愤怒和各种不满的情绪来应对我们。
原因三:情绪崩溃理论
情绪崩溃理论指的是当我们的情绪处于极端愤怒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办法冷静地思考。
当一个孩子在闹脾气的时候,跟他讲道理、摆事实是完全没有用的。
所以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处理情绪,等情绪冷静下来,再来解决问题。
这个情绪崩溃理论不仅仅针对的是负面情绪,其实面对孩子的正面情绪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同理孩子,并用事实加感受回应孩子
如果有一天孩子皱着眉头回家问你:“妈妈,这次考试会很难吗?”
家长可能的回答大概有这么几种:
质疑的回答:这有什么难不难的。
评判指责的回答:这么容易的事情你都觉得难,你是怎么学习的,像猪一样笨!
威胁命令的回答:你赶紧给我去复习,好好复习,好好复习就不难啦!不好好复习的话,又考不及格,看我怎么收拾你。
讨好奖励的回答:你上次不是考得挺好的吗?这一次好好考,考到了九十八分以上,妈妈会有奖品给你哦!
转移注意力的回答:不聊这些这么烦的事情,来,我们先去看球赛,看完球赛再说。
无论是上述哪种回答,其实都是错误的方式,在PET父母效能训练里面,这些都被称为“绊脚石”。
在孩子遇到困难,有情绪的时候,如果我们这样与孩子沟通,其实就已经忽视了孩子的感受,甚至让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用同理心去倾听孩子,用事实加感受的方式去回应孩子!
在上面那个案例中,我们可以这样回答:妈妈觉得你好像很担心这次考试是否能考好!
在这个回答中,我们描述了一个事实,孩子要考试了;说出了孩子的感受,孩子似乎有些担心。
当我们同理到了孩子的感受,说中了孩子的心事时,孩子会觉得妈妈好理解我,他就会愿意说下去。
他可能会说自己担心考得不好,或者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够考得比朋友好,所以压力比较大。
无论孩子说什么,关键就是我们要用同理心不带评判地去倾听并用事实加感受的方式回应孩子。
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当我们帮助孩子梳理完情绪之后,对于比较大的孩子来讲,建议大家不要直接给孩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
取而代之,用启发式提问,一步一步地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们要相信孩子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能力是很强大的,孩子可能会想到更多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要是想到了办法解决问题,他就会非常有成就感,也会越来越自信。
如果我们长时间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那么未来当孩子遇到同样的问题和困难的时候,他也会自己疏导自己的情绪,最后想办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