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声声,催人泪

文/ 小婷半清

有人问过我,想家的时候,喜欢听什么音乐?你一定不知道,我会喜欢《百鸟朝凤》。

2017年8月3号  星期四  晴

隔壁小区响起了唢呐声,小城管束不严,偶尔就能听到这种悲凉的音调。

也许你不会懂,每次,听到唢呐响,我都觉得无比亲切。毕业后在省城的那几年,很少听到,搬来小城之后,有一次趁着夜色闲逛,从小巷里传来了久违的声音。

那一晚,站在路口,看着那一行披麻戴孝的人,我和妹妹同时湿了眼眶。

不是他们的哭声多凄惨,也不是场景有多悲凉,而是,我们听到了打小熟悉的“天籁之音”。


图片源自网络

每次我想介绍父母的职业时,母亲总拦着不让,说挣的是死人的钱,在旧社会,是很多人看不起的职业。可我总不顾她的反对,大方地向我的同学介绍,说他们都是民间艺人,母亲的豫剧唱得婉转,父亲的二胡拉得流畅,吹笙更是有独特的味道。

大约我五六岁的时候,就跟着父母参加丧事,当然,父母那一行人待遇肯定是高的,在院子里的僻静一处,摆上四方的桌子,主人家会送来好酒好烟,一番客气,好生招待。

而去世的人,往往和我们并没有关系,吹拉鸣唱也只是为了所谓的“送行”,好让他在黄泉路上,有了音乐的陪伴,不觉得孤单。当然,也许只是多年的传统,丧事要办得热闹,隆重,才显得对死去人的尊敬。

可是,不管唢呐吹的多么响亮,歌声唱的多么清冽,死者是不会听到的。

那时的我,还不懂得什么是恐惧,日日跟着父母观看过不同的灵堂,听着相似的嚎啕声,竟也没觉得害怕,看来,还是小时候的胆子大。

我坐在桌前,看着那些进进出出忙碌的人,也总好奇地问母亲,死去的人都去哪了呢?母亲会悄悄地告诉我,去了天上,变成一颗星星。

年少无知的我总在想,变成星星是多么好的一件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哭呢?大人的世界真的难懂。

我们的那张桌上,会有主人家送来的点心,饼干啊,糖果啊,每次都让给我这个小朋友。起初我也很喜欢,后来吃的多了,觉得很一般。只是,桌子旁边总围绕着一些陌生的孩子,眼睛直愣愣地瞅着桌上那个盘子。

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家家户户都穷的叮叮当,还真不是每家孩子都能吃上零食的,吃饱穿暖已经很不错了。

看到那些孩子渴望的眼神,我也会偷偷地递给他们几块饼干,可是,递过之后,他们依然没有要走的意思,想要的更多更多,后来发现,这完全就是一个无底洞。

就像出殡那天的午饭一样,八凉八热,有甜有咸,稍加注意,总会看到一些狼吞虎咽,生怕筷子下的肉被抢去的人。真正悲伤的,又哪有心情吃饭呢?

父母的这个“响器班”主要分为两种,“大办”和“小办”。

“大办”就是在死者下葬的前一天晚上,响器班就开始工作了,前半段主要是吹奏,唢呐,二胡,笙,搭配在一起,吹出一段段经典乐曲,其实大多是流行音乐,我记得最清楚就是那首《真的好想你》,音乐比较抒情,其实歌词和内容,和这种场合挺配的,亲密的人离去,真的好想你。

大概晚上的八九点钟,围来的群众越来越多,这时候就搭起小戏台,演员登场,基本都是耳熟能详的豫剧选段,老人们比较喜欢,孩子们大多是为了凑热闹,根本也听不懂戏里的意思。往往在这个环节,母亲就是台上的主角,我坐在台下,向她投去羡慕钦佩的目光。

有时候,遇上家庭阔绰的,会一下子请上两班,斗戏比赛,也是精彩的很,以观众的多少为输赢标准,赢的那一班,会得到主家额外的奖励。

“小办”就是在下葬的当天,早上赶到现场就行,这种不需要戏剧演员,就带三五个吹奏乐器的人,往往在客人登门“吊孝”的时候,吹上两曲,相比比较轻松。我稍大一些以后,也去凑过人数,拿着棒子,跟着节奏敲上几下,倒也装的有模有样。

后来,上学住校以后,我很少再跟着父母去办丧事。我所熟悉的吹唢呐的那位伯伯,为了给两个孩子挣学费,竟放下了响器班,去了海南打工。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他,记忆里他还是浓眉大眼,面色通红,吹起唢呐来一鼓作气,畅快淋漓。

我的父母,靠着这项手艺,除了农田里的日常收入外,也多了一些零花钱,相比其他孩子,我的童年还是比较富足的,可我知道那份钱,挣得不易。

寒冬腊月,乡下的风刺骨凛冽,父母亲,就骑着一辆自行车,赶几十里的路,还是土路,坑坑洼洼的,连个路灯都没有。不管台下观众多不多,都要吹吹唱唱到夜里十点,太冷,就一人裹上一件军大衣,可拿着乐器的手,都冻得通红。

从小看多了丧事,也就麻木起来,以为自己能一直像旁观者一样,不知悲伤为何物。

直到我的姥爷过世,我从学校返回,急急忙忙去了姥姥家,白色的灵棚,白得晃眼,在路上,我甚至觉得自己不一定能哭出来,可站在灵堂里的那一刻,想着我再也见不到那位慈祥的老人,眼泪扑簌簌地掉下来,根本不需任何煽情的言语。

那晚,依然有唢呐在吹奏,可我却听出了不一样的凄凉,也许只有对亲近的人,才害怕永别的来临。

去省城读书以后,父母也常外出打工,并不经常在响器班走动,我就没有再去过那种场合。

这两年,回老家的时候,偶尔也会撞见这种场景,搭起了大大的舞台,有跳脱衣舞的,有唱网络流行歌的,还有耍杂技的。电子琴、架子鼓,很多新颖的乐器也搬来了现场。尽管花样繁多,我却再也找不到熟悉的感觉。

不知道有一天唢呐会不会消逝,我知道的是,现在已经走在消逝的路上。

窗外的唢呐声还在继续,我趴在窗户上向外看去,一群人披麻戴孝,在领事人的指导下,三跪九叩。

有人问过我,想家的时候,喜欢听哪首歌?

知道吗?我会听好几遍《百鸟朝凤》。


深夜不做任何决定,心思就写在 今夜日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乐器简介: 吹管乐器。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钥』...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4,019评论 3 5
  • 打一个电话, 问一种话题, 吐一些心事, 听一点回复, 思一番道理。 这样对话, 你不厌其烦, 我终于找到那个有缘...
    小剧在成长阅读 164评论 2 3
  • 践行33天 不知何时开始,小姐这个词的性质开始发生了变化,变成一个贬义的名词。从古至今,她们一直在,她们每个人都有...
    徐殊文阅读 263评论 0 0
  • 当你老了,炉火旁打盹,思及往事,念起那隐没在星辰中的容颜。我不知道叶芝在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我想他大约也...
    相思不惘阅读 178评论 0 1
  • 二十四岁的身体 三十五岁的思想 厌倦了人们说的都会好的 厌倦了彼此自欺欺人的说法 消极的厌世情绪 仍有人不知道罂粟...
    艰苦奋斗的小桃子阅读 185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