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屌丝”这个词,自从2012年作为网络用语流行开来之后,至今还没有衰退的迹象。这个词现在已经男女通用,有“男屌丝”、“女屌丝”,但“屌”这个词本来指的是男性生殖器,用惯了之后,大家竟不觉得别扭,流行娱乐文化成功肆虐了大众,以至于本来粗俗的语言脱离了最本真的意义,仅有其衍生意义。
“屌丝”究竟指的是什么?它的定义是什么?现在大多数人是在物质层面上使用这个词,最直接表述就是将一个穷人形容为屌丝,现在人人口中都可以操着“屌丝”一词,或鄙视别人,或用于自嘲。但“屌丝”一词的含义显然不局限于物质上,我见过少数物质贫穷却算不上屌丝的人,我的感觉中,他们有一股精神气,这种气质断不可能是屌丝拥有的,那么这么说来,我自己在内心也对屌丝一词有着属于自己的定义,但我却不能给出明确的定义。于是,我借助了百度百科,并查阅了相关新闻和论述。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尽管也是网友自己编辑的):
由于其涵盖人物属性泛宽较广因此衍生义为:
1.喻不方便明言或不合适直言的隐语,多用于熟人之间互侃或者互贬。
2.喻自嘲:谓就其人因客观的自身条件及背景使得理想和信念成为泡影而形成思想上的忿恨和无奈,悲苦的状态导致其用自嘲来当作是宽慰自己的灵药。也常指平庸的碌碌无为的或者性格独特猥琐的人。
3.还有一部分人用屌丝一词自嘲来活跃气氛,屌丝一词传用至今已无特定人群的界限,多用于朋友,熟人之间的戏侃。屌丝(或写作“吊丝”)可以说是由骂人话“屌死”、“吊死”、“叼死”是粤语“粗口”即“脏话”演变而来。
其中,第一点和第二点比较符合我自己对屌丝的定义。
也就是说,屌丝最重要的特质其实是精神上的,而不是物质上的。只不过身处这个时代,精神丰盈之人本就稀少,物质相对困顿之人也多,尤其是社会底层人士、刚毕业的大学生,两者交集所占的人数确实不低,屌丝一词才得以风行。当然,这背后确实反应了社会的一种亚文化,因上升空间狭窄,看不到前途,内心的愤懑和怨恨之情与日俱增,这一群体基数庞大,俨然是新生时代的无产阶级。
屌丝这一群体的最大精神特质就是自嘲。自嘲从心理学上来说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先通过自我矮化的方式,将自己贬低,免得对方回击自己。当我们自称屌丝之时,感觉抢占了道德制高点,堵住了对方的进一步追问,他们有着“我是屌丝我光荣”无奈下的认同感,虽不属于某一特定群体,但却是实实在在的“解构式共同体”。
之所以称他们是“解构式”共同体,是因为现实的与理想的差距挫败了他们的人生,这种不满已经转移到自身,体现为喜欢嘲笑自己、宽慰自己,带着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活在世上。解构是他们最拿手的好活,他们喜好消解一切严肃价值,美好的价值之链在他们身上断裂,虚无吞噬着他们的灵魂。他们选择“我不相信”,但却与北岛当年的呐喊完全背道而驰,北岛的“我不相信”是刺破谎言的坚持,屌丝的“我不相信”确实谎言下的犬儒与无奈,双方都在消解价值,前者消解虚无,后者拥抱虚无。冷漠成为常态,物质成为标杆,我亲耳听到一些人说,“善良能当饭吃吗?钱是最重要的”、“XX有毛用,钱才重要”、“为了XX,走点关系算什么?”
当价值出现虚无与断裂,能拥抱的只有最实在的物质,故屌丝最在意的是物质,衡量人的标尺也是物质,我想这就是屌丝气质。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他们充当了政治环境的牺牲品而不自知,或许认识到了现实真实的残酷,但又能如何?没错,这一拷问在后极权主义政治环境下,竟有点像毫无意义的问题,犬儒中所能做的也只能回到私人领域,去体验“娱乐至死”的味道,现实的公共议题无人问津,明星们的一点隐私引得大众狂欢,我认为这同样属于屌丝气质。是呀,又能如何呢?娱乐消解严肃,虚无消解价值,一切随着屌丝狂欢而沉沦。
屌丝们的“集体焦虑”在狂欢与无序中释放,掩盖了现实打击下的失意,可终究要回到现实,又开始厌恶“高尚”、厌恶美好价值,不断沉沦,进入了闭环逻辑,屌丝,拿什么拯救你呢?也许,屌丝最缺的就是行动吧,唯此能拯救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