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最初关注它的时候,它还是高原山谷中,寂寂无闻的藏传佛教寺院。而当我有缘走进它的时候,它已经是旅游观光胜地了。
记得第一次在杂志上看到夕阳下的色达佛学院,立即就被那一片的红色吸引住。碧绿的草坡上,四周排列着一间间状如火柴盒的红木房子,图片上那红绿相间强烈的视觉反差,让人过目难忘。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内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4000米上。是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高峰时期,有2万多僧人在此学习修行。因为树立的是藏传佛教的宁玛派,而宁玛派戴红帽子,所以也叫红教。
在佛学院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的几座寺庙、中间的讲经佛堂,以及来来往往身披藏红色僧袍的扎巴(男僧人)和觉姆(女僧人),所见之处皆为红色,所以有“色达山河一片红”的说法。
带着多年的心愿,我终于踏上了这块神圣之地。
佛学院正在改建,自驾车是不能进去的,只能在佛学院门口乘坐公交车前往。因为内部基础设施和消防通道的建设,此时的佛学院如同一个大型建设工地,塔吊遍布,工程车穿行期间,路上的游人和僧人,行色匆匆,而我站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颗朝圣的心此刻也没发淡定从容了。
从停车场出来,沿着窄窄的土路朝谷底中央走去。在四千多海拔的高原上行走,累的我们气喘吁吁。停靠在一蔬菜摊前歇息,两位觉姆走过来,向店主问到有没有西瓜,女人回答还剩一个,但已经摔坏了。随即捧出已经摔成两块的小西瓜。
“这怎么卖?”
“九块!”
“这已经摔坏了,六块行吗?”
“不行,就九块!”女人不容置疑的说。
看着眼前两个七旬老人,一脸的疲惫,不停地和女摊主重复着说“摔坏了啦,就六块吧!”
我心里有些不忍,“就六块,你卖了吧!”
“你是大善人,你给她们买吧!”女人有些不快地说。
我随即从口袋里掏出九块钱,递给女人。女人接过钱,将西瓜用塑料袋装上,递给了老人,语气转而温和地说道“谢谢哈!”
我转身准备继续往前走,两位老人拦住我,邀我和她们一块吃西瓜,“不用啦,我不渴”笑着对她们摇摇手说“再见啦!”
来到山谷中间开阔地带——佛学院的经堂。此刻已经是散学时间,觉姆们三三两两地相拥而去。大堂内还留有一些人,三五一群地在坐在地毯上,也因为听不懂她们在说什么,只能静静地绕着大堂走了一圈,在与她们目光相接时,互相给对方一个微笑。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坛城,此处是佛学院最高处。此时离太阳落山时间还早,随即在坛城下面转经回廊上坐下,等待落日。
身后是川流不息的转经人。他们围着坛城下面的转经筒,一圈一圈地来回穿梭。有僧人、有藏民、也有游客。或独自一人,也或拖家带口的。有默默走着的、有口里重复念叨“唵嘛呢叭𠺗吽”六字真言的,其中还有一个藏族老婆婆,唱着藏文歌曲,手摇着转经筒慢慢地绕着坛城一圈一圈地来回转动,高亢悠扬的歌声,在山谷里回旋。
此时此刻,心理涌出一种神圣感。一转回头,一位年轻的扎巴(男僧人)在我旁边坐下来了,视线相对,点头微笑后,大家默默坐着。一会手机响起,小伙用藏语和对方说着什么,等小伙接完电话后,我轻轻地问到“来这里有多久了?”
“五年多了!”他微笑着回答我。
“哦,那你应该快授堪布学位了!”
“我已经是堪布了!”
“哦,真了不起啊!那现在做些什么呢?”
“平时除了学习,就是帮上师上上课。”
眼前这位年轻的堪布,帅气的脸上透出的那种随和、沉稳的气质,是长期佛学精神熏陶的人才有的神情。
望着远处,太阳正慢慢地向山后移去,漂浮的云朵,镀上了金色的边。山谷里的红房子,炊烟袅袅。空气越来越寒冷,我裹紧外套,向高处挪去。山路两旁简陋的房子里,不时传来诵经声,迎面走来步履匆匆的僧人,低着头与我们擦肩而过。
站在最高处的观景台上俯瞰整个佛学院,夕阳余晖里,是一片祥和的氛围。金色的坛城,此刻发出耀眼的光芒,给这个佛教圣地增添了几分神圣感。
想起之前遇到的僧人,对游人给她们拍照很是抗拒,我突然有些愧疚了,感觉我们这些游人的莽撞,破坏了这里的平静。因为来到这里修行的男女,他们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经年累月的在经堂诵经礼佛,支撑他们的是对佛教虔诚的信仰,和将佛法一代代传承下去的信念。
离开的时候,除了在心底默默的祝福这片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外,也希望游人尽量不去打搅她们的生活,也许我们在远处默默的关注,就是对佛最好的朝圣。
色达,我在远方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