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读书笔记
最近看的不少书和文章,让我想到许多概念和观点的背后似乎都有"需要"的影子,人们的研究专注于他们想要研究的概念,或者可能是认为需要自然而然的是人们行为的动机,所以事情不需要说到需要这个层面,但是我不一样哈哈,所以我就有了把最近接触到的一些概念、观点解释到需要这个层面的想法。
既然是《乌合之众》的读书笔记,我就从群体的形成来讲起,我的一种想法是群体和社会的形成是一样的,是出于某种需要缔结某种契约或规则或制度。就如霍布斯用自然状态来说明人们形成社会是出于保护自己的生命,出于自己的生存需要缔结一份契约并由主导者(国家或是领导者)来保证契约的实现。在群体中形成中应该也是出于某种共同的需要所有人结成一份独立于原有社会的契约(可以在内也可以在外),当参与这份契约的人数能让人感觉超出了个体、小团体以致有置身于一个小社会的感觉时,这个群体就成了一个自己形成契约、制定规则,满足成员需要的小社会。参与者感觉自己的需要都可以在这个小社会中获得满足和认同,这个时候小社会虽然功能没有原有社会那么完善,但其中的个体感觉自己的需要都已经满足了,他们不再感觉依附于原有的社会。他们可以选择继续依附,或者选择脱离原有的社会,脱离原有的契约,就可能因为原有社会有一条不适用于他们需要的规则或契约,在脱离了原有契约后,他们感觉摆脱了束缚,并在小社会之外进行任意的破坏,他们觉得自己仍受到保护,因为小社会的契约还在。在这里还想提一句,休谟说的契约的遵守还需要情感忠诚性的作用,从前面讲的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到道德的忠诚性也不过是对某种需要的需要程度罢了,如果不那么需要,就没有道德的忠诚性就会选择毁约,进一步可能还会搞破坏。
再谈一谈书中提到的充满力量的模糊概念,其对应的也是人们模糊的需要,也或者是不同的人其所想的不同的需要。这种需要的力量从现实的观察来看,我有这么一种看法,对人们需要的满足、认同、甚至是默认、甚至是让他们想象,就能招揽一个信徒。从宗教上看,所有的神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神通广大,正因为神通广大能让人们想象自己的需要能够通过对神的信仰得到实现。根据书中的意思和我自己的延伸,自由和民主这些模糊的概念大概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宗教,因为每个人都觉得,都会想象他们在某种自由之下满足了自己的某种需要,他们要求的自由很模糊,他们想满足的需要也很模糊,他们很贪心也很迷茫,他们希望通过简单的信仰的方式,期盼自由如期盼神一样会带来他们许下的好运和财富的愿望,但这些都是模糊的、财富也是模糊的(后面我会说到),他们每个人都只是被自己模糊而又各有不同的需要或者说过分的需要欲望所驱使了。
虽然感觉会有些重复,但是我觉得有必要把需要在名望形成中所起的作用讲上一遍。书上说“没有名望的演说者劳而无功”,我觉得可以说成是不能满足人们需要的演说者劳而无功,不能让人们形成满足需要的想象的演说者没有名望。名望的形成大多借助了钱、权、道德品质等的力量(我的主观臆断),因为对方的基础条件,人们会想象对方通过钱、权满足自己某种需要,或者想象得到道德品质、智力上的认同等等。就如某些选举中候选人的名望基本跟他能贿赂多少个选民差不读吧哈哈哈。所以怎么建立自己的名望呢?应该很简单了吧,首先一步,我不能站到有模糊需要的队伍里是吧哈哈。
最后再讲讲之前说的为什么财富是模糊的需要。我们从当前满足需要的模式看起,除了部分精神需要的满足,现在大部分需要的满足都是间接满足的模式,也就是很多人基本都是先通过自己的长处或者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先输出满足了别人的需求,然后赚回了中间品货币也就是财富,再回过头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逻辑,我们只有更多地满足他人的需求才能更多地满足自己的需要。虽然目前我没有明确的需要,多捞点钱保准是没错的,贪婪就这么出来了(钱我现在没有用,以后总会有用,不管三七二十一贪了再说),于是每个人都置身其中,我为别人创造更多需要,别人也为我创造更多需要,这创造就是发展和创新(倒是好像有好的方面),一旦这个过程停滞了,就是有钱人有钱不想花,没钱的很饥渴但是没钱花。当然中间还得有一步,有钱人借钱给你买他给你量身定制的需要,你就被收刮了两份钱,直到有一天他不借钱给你了,所以得出结论要么不断做创新的佼佼者,要么做无欲则刚的铁公鸡。再说回财富是模糊的需要,在间接满足需要的模式中,大多数人都会为他们未想到的需要多储备一些做为中间品的货币,这财富就是模糊的需要,人们为了需要而需要,这就是属于消费的时代,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客观角度看即使现在不会,也会周期性的出现)。最后提一点,当创新停滞的时候,作为中间品的货币不是贬值就是创造泡沫,所以想好自己要做的,不要让自己的付出贬值或是在泡沫中破灭,或者你可以学会驾驭泡沫
(是的这是一篇广告,下一个泡沫能在哪呢,只能是股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