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起,我决心改变自己后,这么一路走来,踩过很多陷阱,误入很多歧途。
一路走来,磕磕撞撞。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分享一些“假象”,一些遮蔽你的视野让你迷失目标的假象,一些囚禁自我意识、自我认知的假象。
一、进步假象
1、进步非目标
这个理念我在上篇文章里提到过的,这里简短说概括几句。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一点进步而产生我们快要完成任务的虚假感,正是这种虚假感会让我们给自己一种“放松”的许可,从而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最终导致我们偏离了真正的目标(文艺点说,是忘了初心?)
不要把支持目标实现的行为误认为是目标本身。
2、忽来惊喜
过度沉浸在意料之外的欣喜也是挡在我们前行路上的一大阻碍。
16年年底的时候我遇到了这么两件事儿:
其一是我在知乎上答出一个高赞答案,几天之内收到上百条评论、数千赞和上千关注,我在去年9月底开始在知乎回答问题,答了很多都无人问津,忽然有一个回答被推到首条,那一刻带来的喜悦感确实冲击着我的大脑。
其二是我的一篇文章被简书编辑推荐到首页,前后被十多个专栏收录,当然,关注和评论也不少。再次之前我也投过很多次稿但是都以被拒绝而告终。
这么两件事儿发生的当天,我干了点什么?
守在电脑桌前一条条回复评论,一遍遍看文章……就好像一个守财奴守着自己的宝贝傻乐呵一样……我每天都是有指定任务的,但就因为那几天被忽来的喜悦冲击得有些忘乎所以,以至于荒废很多时间和精力。(现在想想好羞愧……)
当我反应过来不能这样沉沦的时候,我把知乎、简书的所有关注、赞、评论的消息提示都关了,让自己从那边的世界隔离出来。
因为我很清楚,运气这种东西就像上帝抛的糖果一样,你捡到,吃了一颗,很甜、很高兴,但是糖果注定不可能像主食一样化为你的骨肉,助你成长。
现在偶尔还会收到很多赞,或是被收录在首页投稿,但对我而言已经无所谓了,因为我很清楚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有这一点,就足矣了。
现在再想一想,当初那样有意思么?有点吧。
二、知识假象
1、知行不合一
在我们求知的路上,很多时候会碰到“知行不合一”的问题。
一个知识,经别人点拨后,恍然大悟地喊到:我明白了!
但是让我们上手操作一番却又会遇到各种问题。
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
那么,我们从知道到做到之间差了一些什么呢?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是在“学习——思考——践行”这三个阶段来回循环的。
你开始要去看这个世界,去读书、去接触各色各样的人,去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而非你想象中的世界。
在你看过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后,你会产生很多疑惑、不解,这时候就需要静下来,去分析、去思考。
开始你会很迷茫,你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要想什么、你看待一个问题的时候,感觉这个人说的对,那个人说的也不错,那么到底孰对孰错?
你要拨开迷雾,跳进去,直击问题本质,清楚的知晓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随后你再从问题中跳出来,在你清楚它的本质后,你便能预测它的走向,或是说它之后所会产生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的你,读了很多书,刨析了很多问题,但是你却会感到一些腻味,为什么?
因为看再多的东西,都是他人的故事,而非你自己的。
这时候你应该明白,你需要做了。
你需要做一些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的东西。
当你能做到很多事情后,你自我能力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时候你又会发现了更多不理解的东西,这时候又要返回去,去学习、去思考、去实践。
你只有在“学习——思考——践行”中不断地循环,你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
2、小付出,大回报
这是个浮躁的社会,每个人都做着一夜暴富的白日梦,都渴望快速成功。
就连对待知识都产生出一种能在短期得到突破的幻觉。
2016年是一个知识变现的年份,随着这股潮流来袭,内地一片“生机”。
得到从国外借鉴了“浓缩书”的概念,在他们的产品上打着为你节省时间而大力推广“浓缩书”。
分答上线,一条不过1分钟的语音却试图为你解惑让你大恻大悟。
知乎live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各色举办live人士宣称着能让你用一小时学到受益终生的技能。
他们错了么?没有,他们是商人,不择手段的包装、宣传自己的产品不是错。
错的是那些不假思索往里跳的人。
求知永远是一个沉淀的过程
如果你抱着想要速成的念头去求知,最后的结果不外乎金钱花了,时间用了,精力也费了,而自己却依旧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状态。
三、认知假象
2012英国作家朱利安·巴吉尼,杰里米·斯唐鲁姆联手出版了一本书《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很有意思的一本哲学类书籍,我最近也在读,但今天不说这个。
认知是一个很庞大的话题,值得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聊聊的。
今天我想说的很简单,就是一个关于“我认为”“我以为”的这种观念态度。
我在很早的一篇文章里讲过这么一起争执:
我加了一个英语备考群玩,一天上午,我看到群里有个人的句子用法很奇怪,我就查了查字典,并且把这个错误指正出来,结果却炸开了锅,和我争吵,一口一个“我认为”“我觉得”。
我当时特别哭笑不得,我和他们说:
你不要和我说你认为,你觉得,请把你的例子列出来,我认为这个不妥,所以我查了字典,确实不对,我给你指出来,而你却字典都不查就和我争,有什么意义?
之后有人去查了字典认同了,有得人查完字典明明没有理解例句的意思,为了维护他自己的观点又和我争,我没理会他,我在群里说了这么一句话:
英语多用,没有坏处,但是用不对,没有好处,你们用词之前请先查查字典,真正理解了这个词,再拿出来用。
这起争执虽说只是一个对学习有着不同的态度的折射,但是,这件事的背后所呈现的是太多人活在自我世界里,对这个真实、客观的世界不屑一顾。
不举例子、不列数据,一口一个我认为我觉得就试图来赢得争吵,对于这样的对手,我只好摊手说:好吧,你赢了。
你赢了又如何?
我从写文章起,里面所有用到的数据都是我查过资料的,所有的事件都是在我翻看相应的新闻后才引入的,甚至里面很多我拿不准的成语用法都要去查查字典,看看这样用合不合适。
不知道、不清楚的一定要去查,去探究清楚,这种严谨态度给我带来很多益处,我现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对事物的本质理解也越来越深刻。
而那些活在自己意淫世界中的人呢?操着一口我认为我觉得还和他人争执不休的人呢?
从这口井跳到了另一口井,从这个鸟笼钻到另一个鸟笼。
写在最后
这篇文章里我提到的三种假象只是这个假象囚笼中的一角,我至今也深陷在很多假象中。
不管你身陷在哪一处假象中,都没有关系。
重要的从来不是我们的状态,而是我们的定位。
我去年起,将自己定位于一名学生,一名终生学习者——不断地学习、不止地进步。
这一路走来,我无所谓他人态度如何,语气怎样,只要能学到东西,哪怕你阴阳怪调地和我说话,我都不在意。
我执意做过很多事,结果有好有坏,吹过很多牛,立了不少flag,虽然打了不少次脸,但是没有关系。
因为我很清楚一件事儿——我一直在求知的路上探索、前行。
只要我不断地往前走,曾经受到嘲讽嘲笑都会化成我成就自我后的谈资。
所以,对于那些被假象蒙蔽双眼的朋友,总是畏惧,或是顾及是非种种的朋友,你们需要的从来不是那种虚伪的脸面,而是一种对真知的渴望。
并做好一个觉悟:一念既出,万山莫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