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顾苓曾写过一篇《河东君小传》,讲的就是其师母,一代奇女子柳如是,号河东君。看完让我对她的性情生平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为人短小,结束俏利,性机警,饶胆略”, “游吴越间,格调高绝,词翰倾一时”。
但最令我好奇的是,学术大家陈演恪先生晚年的封刀之作竟也是《柳如是别传》,说实话,我是不明白这本书的写作动机的。
纵观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浩渺如烟海,其中说不完的英雄情怀,道不尽的风流故事。明末清初,再多的风云际会人才辈出也只是个历史的小节段,其中不乏权势滔天者、学富五车者、富可敌国者,但独独柳如是尘絮般的命运和格调高绝的人品得到了史学大家的青睐。
陈寅恪对柳如是评价极高,认为是“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之“感泣不能自已”,是以晚年殚精竭虑,呕心沥血著成此作。“寅师以失明的晚年,不惮辛苦、经之营之,钧稽沉隐,以成此稿。其坚毅之精神,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他的助手黄萱女士这样总结。
而至于钱谦益,除了知道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据说还是郑成功的老师,不知道真假,其它的也都是看到的一些历史的小段子,水太凉与头皮痒的梗总是免不了的,所以也就产生了想深入了解他的想法,对于这对老夫少妻,才子佳人,相伴终老,不免会有几分艳羡。
柳如是10岁就被卖到徐佛的归家院,当然那时的她还不叫如是,甚至也不姓柳,姓杨,名为杨爱。在归家院里学得诗词,识得弹唱,后又被卖给吴江大户周府做丫鬟,周府的主人乃是崇祯帝金瓶枚卜的宰相周道登,周相爷怜她聪慧,一来二去,便让她做了侍妾。那个时候,柳如是叫杨影怜,取自“对影闻声已可怜”之意。
可惜没过多久周道登病故,偌大的周家却也容不下一个小小的杨影怜,差点被卖到外地,所幸徐佛得知,花了重金,柳如是终重回归家院,为自己取名柳隐。
这次死里逃生,她开始觉得女儿家恰似无根的浮萍,微风吹来,一池春水固然被吹皱,而她更是飘摇无所依,所以她决定在这吴江乃至江南的风月场上暂隐锋芒。
然而就像这首《临江仙》所说的: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不知不觉中,这股助柳隐上青云的风已悄然来临,随着陈眉公的赞赏和以工书著称的李存我收女弟子这两件事的传开,她已经名扬松江。此时,她已改名柳如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只堪相笑不相亲”引来了无数松江纨绔,当然也不乏名副其实的才子。
“较书婵娟年十六,雨雨风风能痛哭。自然闺阁号铮铮,岂料风尘同碌碌。”这首当年才子们读书之余以风雨为题和的诗却道尽了柳如是的一生。
岂能尽善如人意,但求无愧是我心,横批如是我闻。柳如是这一生遇见过诸多男子,每一段她自己都曾全心全意的付出,无论是世事无常,与宋辕文斩琴绝义;还是造化弄人,同陈子龙相忘江湖,“但令君心识故人,绮窗何必长相守”,结局尽管不尽如人意,但行走于天地,她只求无愧于心,幸运的是,柳如是做到了。
崇祯十三年,柳如是驾一叶扁舟,翩翩然、施施然得来到了当时钱谦益居住的半野新庄。虽然年龄身份悬殊,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一对忘年交,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相知相惜之后,柳如是心甘情愿地成为了“钱门柳氏”。
于是半野堂后面的空地上新筑了一室,名曰“我闻室”,几经周折后迎来了它的主人,因为许多佛经都是以“如是我闻佛在舍卫国”开始的,柳如是住进来乃实至名归。
婚后十多年他们基本上一直住在半野堂与我闻室,夫妻俩熏香煮茗,赋诗赌酒,可谓人间乐事,雅趣盎然。有时也去往钱氏祖墓所在地的拂水山庄小住几日,赏梅听雪好不惬意。
因着夫妻俩共同的爱好,钱谦益于半野堂后面建造起一座美轮美奂的藏书楼,取名“绛云楼”,里面收藏着他辛苦搜集的宋元刊本、玉器宝鼎、名画法帖、金石文字。一时之间,藏物之楼以及所藏之物都被推为江南第一。不由想起了赵明诚与李清照,钱谦益和柳如是也躲在自家的藏书楼里,每天看书、论诗、品茗,赌书消得泼茶香,闲适非常。
然而好景不长,清军大举叩关,兵临城下之际,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
柳如是失望了,她未曾想到自己的丈夫是如此贪生怕死之人,她的本意是“君殉国,我殉君”,奈何造化如此弄人。于是她起身欲沉池水中,却被钱谦益给救了。
不过钱谦益注定是要让柳如是失望到底了。清顺治二年他选择了屈膝投降,选择了北上求荣,他天真得以为投降新朝就可以封侯拜相了,一个士子最大的追求莫过于此。这个时候,柳如是拒绝随夫北上,选择孤身留在南京,听到的都是故人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而她这个亡国之人,虽生犹死。
遗憾的是,新朝并不信任钱谦益,在饱尝了艰辛与牢狱后,只堪堪保住了命,家财散尽,连他们夫妻爱情的见证绛云楼也不慎付之一炬,一夕之间,人生似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钱谦益终于醒悟,经历了降清反清、叛明复明两个截然相反的时期,他又重新争取到妻子柳如是对他的信任与赞同。
说也奇怪,易国之初,多少仁人志士抗清斗争如火如荼之时,钱谦益迫不及待得降清了,而等到十多年后,清朝已经巩固统治,不少人业已变节,钱谦益却坚定起来,一心复明。钱海岳曾这样评价钱谦益:“清流领袖,首先迎附,皆为国罪人,乃失身于前,归正于后。”。
从顺治六年开始,他们夫妻回到常熟就一直暗中进行各种反清复明的活动,包括联系海上抗清势力郑成功、心系南明桂王政权等,因他已投降过清朝,清名已堕,清廷虽不信任他却也不曾怎么防备他,加上他又是前辈名宿、诗坛领袖,交游广阔,地方大员也都与他往来颇密,是一个很好的暗中联络者。
复明这件事,他一直坚定得做到了生命的尽头。晚年柳如是一直陪钱谦益隐居在红豆山庄,育有一女,他们也一直相扶到老。可以说钱谦益在世的时候,一直爱护她,珍重她,不让她受一丝苦楚。然而钱谦益去世后,其族人聚众闹事,先封红豆山庄,欲夺其房产,柳如是交代好女儿后,竟投缳自尽。
柳如是这一生愈久愈不变,愈不可为愈为,跌跌撞撞地走完这一生,虽有离别,虽有坎坷,幸得遇见钱谦益,庇护她一生,给她以一片肆意飞翔、不惧风雨的天地,两人相守,虽是忘年,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