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几天要参加换书活动,我还没想好拿什么书去跟人换。
忽然间,一个想法冒出脑袋,反正我明年要搬家了,我为何不把所有书送人呢?有了送人这个需要之后,那些没看完的书也就会因为不甘心所以会努力去读了,这样也是极好的。
咦....呃.....所有书?好像该留几本最爱吧?干脆,整理一下书柜。其实我的书也 不是很多,休闲级别的买书为主,收藏的念头从没起过。
小说放右边第一排吧。同一个作者的摆在一起。散文放左边第一排,那么同一个作者有小说又有散文怎么办呢?这样细小的问题,居然也让我颇为苦恼,把书挪了又挪。心灵鸡汤类的自助书籍摆中间排。工具书、技能学习类的书摆下面。
就这样,排啊排,我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点。
1. 有些名气大的名著我从来没读完。
2. 最贵的两本书成为这个”断舍离“project的难点, 心情很复杂。一本是奈良美智的原版插画书,一本是荣格的《红书》,精美是精美,要说收藏起来也是好的,但特么的属于翻过一页合起来就忘记这一页是什么的感觉。水珠滑过荷叶的感觉,知道么?就那样,无论看多少次。
3. 我有个不好的阅读习惯,尽管好多书给我带来了美妙的阅读体验,但是我没有花时间重读。以致我发现书架里很多好书的内容我也想不起来了。这样我就有个疑问了,读过的书,算什么呢?如果一段时间之后会忘记,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呢?人家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但是,这些,要重看才有印象的,算什么呢?人家还说,读过的书会反映到你的气质里去,是这样的吗?
4. 读过的书能不能影响气质我不太肯定,但是我非常肯定要看到自己的书柜我就知道了这些年我都学了什么考了什么证书!(笑)很久很久没有碰过这些”老朋友“了:潜水教材,桥牌,古筝,外语,葡萄酒资格认定.....还看到自己准备三级WSET考试时整理的笔记,感觉跟想象自己高中时会解复杂的数理化运算题一样不可思议,曾经有某个时空的我,脑袋里居然存在着这么复杂的信息内容....
5. 一个人的书柜基本上赤裸裸的展现了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甚至个人生活经历。比如我就发现,我有些书排起来可以连成一段话:”亲爱的安德烈,谢谢你离开我,没有在一起也好。不完美才美,学会爱,超越爱,绽放最美的自己。。。“ 忽然间很害羞展现自己的书给别人看到了。
6. 我计划所有的小说都送人。可是,比如说这本和那本,因为故事内容忘记了,只记得非常好看,那么以后忽然间想看怎么办?为什么觉得好不舍得?
7. 我曾觉得有电子书就够了,想看什么都可以。但发现电子书对于书籍内容的遗忘更加束手无策,因为起码拿着书还可以极速的用手翻过去,而且柜子里成列的书可以一目了然书脊上的书名。再一个,以后如果我有个大房子,里面没有书籍的陈列岂不是相当没有文化的感觉?说好的,给孩子的环境熏陶呢?
书柜整理好了,我却断舍离不起来。这个”舍“, 初看是抛弃,实质是个选择什么对自己最重要的过程。是整洁重要,还是留恋往日的纪念意义重要。是为了排列上的壮观美感重要,还是实用而灵巧重要。生命是有限的,时间是有限的,可是想看的书可能有无限之多。遗憾不放开过往,总想着留着它重温一遍,可是理论上,每多留一本书,重看的机率反而减少了。
哎,那么我的书送、扔还是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