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敲开丫丫卧室门,坐在她的床上天南海北的聊天——“妈,他们说我是安静美少女,我很难融入别的同学。”
妞妞眼睛红了。
这种情况第一次出现是小学一年级,因为提前一年上学是班级最小的孩子,且幼儿时没经过爬行(八个月大时正是冬天穿着厚厚的衣服)动作不协调,小朋友们玩的跳皮筋跳格子抓石子,丫丫都很难跟得上别的同学的节奏,大孩子们不带她玩。回家眼泪兮兮的跟妈妈说“好孤单”。
妈妈心疼。
给丫丫买了长长的跳皮筋,毽子,带多多的好吃的和小朋友分享。
可是,还是只有少数小朋友跟她玩。
丫丫擅长画画,折纸——大丫对这方面是翻白眼,小时候只会跳皮筋玩抓子。
好在那时我们的邻居有两个小女孩,一个比丫丫大两岁,每次上学喜欢等丫丫一道上学,她喜欢丫丫的零食和轮滑。另外一个小女孩在幼儿园与丫丫同岁——她要是和丫丫在同一个班级多好——这两个小姑娘一道游戏,看动画片,画画,吃好吃的,她俩玩的时候也是不带小弟弟玩,小弟弟恨得就到处捣乱。
后来,每到一个地方都有那么一两个“挚友”,一起画画,排练话剧,跳格子,上山捡柴,相约赶集呀过生日呀,她的同学会当着我的面说“程小漠,你怎么长这么高,你妈给你吃肥猪菜的吗?”大笑。妞妞比较快乐。
到这里,丫丫的成长背景与阅读面,与班级的大多数孩子有巨大差异,少数玩的不错的同学不久就会被一月一次换位置打败——不善于主动人际交往的孩子会羞涩于距离。
妞妞——妈妈观察,妞妞有点喜欢这个他人给的赞誉“安静美少女”,天天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在梳洗台前照照镜子。可是又渴望和同学课间聊天游戏。
上学期妞妞笑她们老班“老班没看见我玩的样子,我们同学也惊讶老班为什么会说我内向。”她们老班可能是多次看见我们妞妞正在沉思想象发呆,土里土气的说人家“内向”。
一方面是班主任先入为主在学生面前说妞妞内向,现在有的学生开始带入这种对妞妞的感觉。一方面是妞妞还不曾找到如何随意坦然在同学面前轻松展现真实自我,显得极不自信。
无所谓老班的性格评价,在同学面前揭开自己只有“安静”的不真实或者说半虚半假的面具。
妞妞已经不在乎老师的表扬“我已经长大了。”——“那你在乎妈妈的表扬吗?”——“有点。”——“你也可以学着不要在乎妈妈的表扬,万一妈妈忘了表扬你呢?你自己的内心希望朝向哪里,就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