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本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
立春节气一到,便感觉大不一样。我坐在办公桌前,明媚的阳光透过大玻璃窗射进来。最是春光迷人眼。只一会儿功夫,就热乎乎迷瞪瞪的。我起身走到窗前,向窗外望去,振作一下精神。
办公室在大厦五楼,是远眺的最佳位置。只见窗外碧空如洗,远山、树林、梯田和却坡湖,虽然还没脱去灰扑扑的冬装,但在温暖的春日照耀下,惺忪着睡了一冬的睡眼,伸展着腰身就要醒来了。我情不自禁畅想起春天来。
谁会是春天的使者,带来春天的讯息呢?
听,她来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对她做了细腻生动、绘声绘形的描写。她绵绵密密,悄声而来,随着轻轻柔柔的春风潜入漆黑的夜晚。她仿佛知晓人们的心思,应时而来,和风细雨,悄悄飘洒,滋润大地万物,润泽着人们的心田,人们喜上眉梢,喜不自禁。春雨贵如油。好雨,好雨,真是一场及时的好雨啊!她到处传播着春天的讯息。
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是谁最早探出头来泄露了春天的秘密呢?细细找寻,原来他被韩愈逮了个正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看看,他啊,像个调皮的孩子。近看没有绿色,远远望去,朦朦胧胧,草色青青。湿润、舒适、清新的早春里,他是最美的一抹绿意。冬刚过,春乍到,他就探头探脑地冒出嫩生生的那么一点点纤细的小芽儿,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稀稀朗朗间欣欣然,盎盎然。看到这美妙的景色,心头不由得又惊又喜。
在草长莺飞的二月天,细细密密的春雨唤醒了草儿花儿。他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来,露出最美的笑脸。这个季节,最有趣的事当数于微风细雨中春游了。
且看,南宋诗僧志南在迷人的春景里,为我们解说着迷人的禅境。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年老的诗人,驾一叶小舟,停泊在古木阴下,上得岸来,拄着拐杖,走到一座小桥的东边。蒙蒙细雨滋润着云蒸霞蔚的杏花,花愈发显得娇艳。细雨沾衣,似湿非湿,微凉中带着杏花的香味。春风徐徐吹动轻盈多姿的杨柳,萌动着清凉的温柔。和风迎面,一点寒意也没有,满心的惬意和知足。
春日里的桥啊,雨啊,花啊,风啊,柳啊,都是那么地善解人意。这迷人的春景,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是禅意的昭示吗?
春风里,要数桃花最张扬最艳丽,但无论花儿多么美丽,景色多么宜人,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总会有些惆怅与缺憾。
唐代诗人崔护就遇到了这样美中不足的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今日,在红艳艳的桃花映照下,姑娘的脸宛如桃花,两美相辉,风姿袭人,摄入心魂。今年今日,桃花依旧,却不见姑娘,人去楼空,惆怅寞落涌上心头,只好把美好回忆悄悄地存留。
明媚春光里,有欢喜,有禅悟,有惆怅,也有愁绪。愁绪?好像跟春光有点不合时宜,但李后主的一“愁”却凝成了千古绝唱。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后主身居囚室,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发出深深的叹息。悲愁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一位亡国之君一字一珠写下最后的“血泪之歌”。国破山河在主已易,还有比这更悲痛的吗?
我站在窗前,沐着春日暖阳,久久远眺,看前朝今世,思绪万千,犹如万马奔腾,疼了心,濡了眼。
原来都是春光惹得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