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24小时的奔波,7月23日下午六点,支教队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中心小学。
小学坐落在距离市区十分钟左右车程的镇上,有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和基本的餐厅宿舍,自来水非常凉,但教学区和宿舍区设有直饮水。简单收拾行李以后,包校长在学校食堂热情款待大家,并在就餐过程中向我们介绍学校的情况。
乌兰哈达镇是兴安盟的重点扶贫地区,总计有一万多人口。500多名学龄儿童在乌兰哈达中心小学上课,其中有很多是单亲和留守儿童。校长热切欢迎我们的到来,一方面希望我们能帮孩子们补充日常教学中所缺乏的素质教育,一方面希望我们能为学生们打开拥抱世界的大门。值得学习的是,学校虽然地处贫困山区,但是学校一直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提倡让孩子在玩中学,在玩中成长,在玩中做到极致。贯穿在教学中,分为自己玩,合作玩,领着玩和创新玩四个层次,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孩子们爱上学习。
饭后我们在校园内熟悉环境,发现学校确实十分有趣,班级的门牌通通用玩学基地的字眼来取代几年几班,走廊里随处可见同学们的手工绘画作品与书法作品展示,所有的水电开关处都形象生动的告诉大家节约用水用电,无一重复例外。
而在教学楼外,学校专门开辟了蔬果种植基地,由每个班级的同学认领实验田,播种照顾植物的长大,绿色的西红柿,硕果累累的李子树,都在努力向上的成长。
我们看到学校建有塑胶操场,校长说是爱心人士捐建的,因为学校每年经费有限,只有三十五万,十万是水电等基本费用,十万师资培训,剩下十五万用于校舍建设维护与试卷打印等必要工作,就这样节俭度日每年还是赤字作结,所以他们便到处找资源,希望有更多免费的支持,像我们这样的暑期支教或者是西班牙教练的足球教学,想尽一切办法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条件。
校长言语恳切,和我们说了很多,每个支教队员都沉默了,起先我们因为预先了解先进的校区软硬文化建设而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用,到如今每个人心里都在想如何能做到更好不辜负。
和包校长道别再买完生活用品回到宿舍就已经近九点了,宿舍楼漆黑一片,是孩子们都已经熄灯睡下。他们的熄灯时间是八点半,早早熄灯休息一方面利于健康作息,一方面没有灯光就没有蚊虫,所有的房间都是门窗大开着休息,在没有空调风扇的这里,这是对抗夜晚炎热的好办法。我看到小朋友的鞋子整齐的码在宿舍门外,对面的洗刷间里有大大小小若干水桶在接房顶漏下的雨水,是用来冲厕所的。
这里的一切看上去似乎很美好,但资源的匮乏就像这炎热夏夜里溅到身上的凉水,激起一身鸡皮疙瘩。
这是来到乌兰浩特的第一夜,窗外的星空宁静又美丽,楼后新参宿一体楼的建设如火如荼,我看见工人扬沙,也听见机器的轰鸣,它打破了这一份宁静,也带来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