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期间我每天坚持记录时间账本,希望通过“时间管理”来突破自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后来——果然失败了!
现在回想原因,一则索然无味,确实难以坚持;二则是自身几乎原地踏步,从未感觉到有什么提升。
生于平凡的家庭,天分也是中下之资,所以我还算有点自知之明,一直都把曾国藩当成偶像,希望一点点把自己磨砺出来。为了尽快出人头地,我真是豁出去了,各种方法都用尽,知识管理,夭折了;目标管理,基本上就没有完成过的;各种“技巧”,也都不起作用…
总之,几乎没有什么能做成。
走了很多年弯路之后,我终于发现:
所谓的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根本不是随学随用的方法,不是用了就能产生改变的“捷径”,当然更不是让人成功的“必然”。
因为它们并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啊。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的本质乃是“自我管理”——神兵利器,不可轻用。唯有具备了一定的修为,能够和自己和谐相处,方能水到渠成的使用这些方法。
细细想来,恐怕得先磨砺这4个方面的修为,方能神功大成,驾驭好各种所谓“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先要学会全然接纳自己。
有个词语叫做“悦纳”,字面意思是“喜悦的接纳”,应该算是比较好的自我接纳了。
此处的关键在于“适度谅解”。
原谅自己偶尔的“失败”,像镜子一样“事来则应,事过不留”,才能保持较高的自我评价,更有勇气去打开自己,迎接挑战。
完全不谅解,过于自责,最后可能会演变成自卑。例如我曾经每天给自己列10余件事,逼着自己必须按计划完成,结果每天都沉浸在任务拖延、堆积、最后不了了之的挫败感中。
而太容易谅解,则会不思进取,变成烂泥扶不上墙。还是用我自己为例,我非常后悔大学曾经沉迷小说游戏,整日浑浑噩噩,却总是用“自己还年轻”的借口来麻痹自己。平白错过了太多学习提升的机会啊…
2,接着要开始认识自己。
很多人过了一辈子,竟然从未想过自己到底是谁,究竟想要什么。他们仿佛很乐意被生活的压力、社会的普遍价值观所驱使,终其一生活成别人希望他成为的样子。
你不知道什么样的生命更有趣?不知道什么地方会更美?
没关系啊!——你完全可以不惜先“浪费生命”,试一试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城市、认识不同的朋友。
慢慢的,你发现自己有了鲜明的“三观”(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这样的你,才算是有了独一无二的人格,真正作为自己而活着吧?
3,然后你可能要尝试说服自己。
人不能总是任性,被原始欲望驱使着行事。
殊不知,很多时候,我们的原始本能就是渴望不劳而获、就是懒于付出行动、就是喜欢用幻想替代努力的。
所以,当一个人不喜欢工作,不喜欢社交,不喜欢读书,也没有兴趣爱好,这再正常不过。远古的始祖基因中已然存在了让我们“有吃就吃,增加能量摄入;能不动就不动,减少能量消耗”的机制。
不该做却想做:胡吃海喝。
该做但不想做:比如早睡早起,对很多人来说比登天还难。
如果不像像未开化的原始人、甚至动物一样,被欲望、被人的劣根性驱使,那么就必须主动为生活中诸多“该做但不想做”的事情赋予意义,为“不该做却想做”的事情赋予反面意义。
对大多数人来说,学习这件事,“万一花时间学了,却没有用怎么办?”。而李笑来则认识到,不断学习新事物新知识,这样才能不断创造“惊喜”。所以李笑来这样的大牛,往往是用“活在未来”的方法,赋予了现在的诸多事情以重大意义,常常以“high到根本停不下来”的状态在玩耍,而非苦逼地“坚持”。
4,接着你要把自己当成一粒种子。
到这一步,你开始了“进化”,从单细胞动物变成多细胞动物,从未经世事变成独当一面。你开始有了自己的“操作系统”。
当然,我自己尚且勉强徘徊在第2、3阶段之间,这一层我是望尘莫及了。像查理芒格这样的大神,操作系统已经完备到极点,收获了大半辈子的高速成长和复利效应,实在令人艳羡!
最后总结:与其关注“时间管理”之类的小术,不如多思考更关键的问题。唯有学会了和自己和睦共处,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不是吗。
文/刘慕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