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一阵,逃离北上广的营销活动风行朋友圈,也触动了我心里的一些感受。
来广州两年,一直做着平凡的小工作,最大的收获也许并不是领略了所谓的都市繁华,而是从一个爱做梦的学生变成了苟且度日的愤青。两年里,不断有朋友离开或者准备离开,有的真的回去了,有的还在回与不回之间徘徊。
之前跟一个和我同年毕业的安徽小伙聊天,我问他未来是打算回去还是留下?他想了下说不知道,脸上露出一种算不上陌生的茫然。
为什么要离乡背井的来大城市打拼?我想每个人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千差万别,可说到底,都是被一种渴望看世界的心情所驱使。
我们在网络时代里长大,互联网和现代媒介缩小了大小城市人之间的精神差距,却无法填补经济发展不均衡在城市客观环境上划出的巨大鸿沟,我们在屏幕前看到了远方精彩的世界,也拥有了一颗不甘平凡的躁动之心。
我们像我们父辈年轻时一样拖着简单的行囊渴望在一座新城市里开展截然不同的生活,可当最初的新鲜感褪去,高企的房价、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带来的巨大生活压力让我们变得不知所措。
我们想到了退却,开始变得茫然。
2
前不久在上海呆了几年的好友小莹回老家了。
关于回乡这件事她纠结了很久,她跟我说上海高企的房价让她找不到奋斗的动力,而割裂的亲友圈更让她在八小时之外找不到半点归属感。她就这样拖着一大箱行李风风火火的回去,就跟她来的时候一样,没有半点犹豫。我本以为决绝的她已经准备在家乡的小城市落地生根,可偶尔接到她拨来的电话,才发现依然是上海的号码。
电话里,她跟我吐槽转档案回当地时的沟通不畅以及手续之繁琐,那座中部城市的模样从我眼前一闪而过,即便曾在那里生活过几年,可经过一座大都市的洗礼,我脑子里已经只容得下此刻的酸甜苦辣。
3
记得刚来广州时我住得很远,每天花两个小时上下班成了当时的常态。为了不迟到,我总是六点半起床,再走上十几分钟路去挤近乎满员的地铁。那时正赶上夏天,高温让行色匆匆的都市人变得更加易怒易躁,狭小的空间里,你推我挤,稍不留神就会制造一起摩擦,迅速点燃一场骂战。
负面情绪爆棚的空间容易让人感到抑郁,那段时间我心情很差,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上班下班,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对都市里鳞次栉比的高楼感到厌烦,开始从川流不息的车流里感觉到他人口中迷失的滋味。
当时朋友小鱼对我说,这座城市太大,大到让人觉得卑微。他的话让我感同身受,我反复问自己到底为什么非要离乡背井的来受这份罪?
我想不出答案,可城市那么大,路那么多,总有人走在我前面。
那阵子天天泡在网上,在知乎豆瓣上看了很多人的故事,其中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
那是一个姑娘在北京租房的真实故事。她说她刚到北京时租住在危乱的筒子楼里,从筒子楼搬到楼梯房,从楼梯房搬进小区,直到最终搬进自己的房子,用了整整七年。这七年她忍受着糟糕的居住环境,在狭小的房间里坚持着自己的写作梦想,终于从一个不名一文的平凡姑娘成了一个知名畅销书作家。那个故事不长,可从回忆的字里行间你不仅能品尝到熟悉的鸡汤味,还能感觉到她对这段艰难生活的感激之情,逼仄的城市压榨了人的生存空间,却也让人心生不甘,产生奋斗的力量。
这也许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北上广给了我们无从选择的压力,也给了我们可以选择的公平,我们既可以通过努力奋斗拥有自己的天地,也可以遵从本心重归于家乡。我们在这里认识了世界,明白了差距,看到了光明,也看到了阴暗,可这硬币的两面不去经历又如何会懂?
它让我们在饱经世事后笑看风云,让我们在独受孤寂后成长蜕变,这里不停的有人留下,有人离开,但无人不是在这里认清了自己,认识了生活。
4
小莹把电话换成当地号码的那天给我打来了个电话,她说即便扎根在家乡,上海也永远在她心里。
我想起作家三毛直抒胸臆的话,“我不管这件事有没有结局,过程就是结局,让我尽情的去,一切后果,都是成长的经历,让我去。”
如果你来了北上广,那么就不要后悔,如果决定离开,就一定别落下遗憾,因为人生原本就是一段没有回程的列车,而经历本身才是最厚重的行囊。最重要的是,记得勿违本心,最重要的是,别忘了忠于当下。
愿我们都能成为一个有故事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