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觉之中,夏天的第五个节气小暑已至。《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这个时节我们身边的草木,开花的极少,入眼的都是无尽的绿色。草木们用自己的绿手掌拥抱热烈的阳光,汲取太阳过于慷慨的赐予,努力而安静地生长着。对于人的眼睛来说,此刻的世界是单调的,于是心头便常常忆起花团锦簇的春天。
其实也不光是色彩方面的单调,这个夏天,感觉自己的听觉方面也失灵了一般,听不见昆虫世界里的吟唱了。从前的这个时候,窗外的银杏树上时有鸣蝉在聒噪,惹得自己心烦意乱的。可如今没了它们的聒噪,却又有所失落一般。
读了法布尔的《昆虫记》和小思的《蝉》,我开始同情蝉这种小生灵了。它们要经历短则四年、长则十七年的漫长等待,才能结束地下生活,迎来一个夏天,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可如今,在我们这个距离乡村并不遥远的小镇上,白天居然再也听不到蝉鸣了!不光如此,入夜时分,那蟋蟀弹琴,蛙鸣阵阵的小夜曲也没有了。
于是这个夏天的印象,更多的是钢筋水泥世界里的单调,还有无比的炎热。说是小暑小热,但是无形中已让人领略了夏天的威力。不知道是天气越来越热,还是人越来越娇气。白天偶尔有事外出,撑着遮阳伞还感觉晒得晕乎乎的。男士们是不好意思撑伞的,他们在烈日下挺着颈子急走,看到路旁的行道树,便急急地奔过去,深吸几口气,感受片刻的清凉。
这样的天气里,除了有事必须外出,否则一整天我都把自己关在空调房里,有时忙着手头未完的工作,有时随意地看看书。直到傍晚时分,才把自己放出去,到学校的操场上散散步,和相熟的人随意地聊上几句,让自己和周围的世界保持着一些联系。
有时和长辈们闲聊,他们格外怀念从前小扇轻摇的时光。那时候,村庄里绿树如荫,小河里清澈见底。炎炎夏日也是孩子们的节日,白天在水里嬉戏,在树下玩耍。有的时候也可以几个人钓虾捉鱼。稻田边的小水沟不深,但是从大河里引水灌溉的时候,也带来不少鱼虾。大孩子们观察一番,聚在一起商量后就围坎舀水,水干后,鱼虾乱蹦,惹得一帮观战的小孩子兴奋拍手跺脚,大呼小叫。
晚上呢?那时的夜没有这般的寂静,远处的蛙在欢唱,不管你乐不乐意听,那乐曲此起彼伏。近处蟋蟀们的琴声悠扬婉转,让你为之心醉。还有那嫩黄的南瓜花开放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有时也可以听得见。这样美妙的夜晚小伙伴可以聚在一起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也可以边听着古老的传说,边仰望星空,用自己的想象力去探索宇宙的神奇。
这样的回忆总是带着脉脉温情,有着仙境般的美好。科技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有了更为舒适的感官享受,与此同时也让人与人之间有了隔阂。那种淳朴的民风,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相处,渐渐地只留存在人们的回忆之中了。
但无论怎样,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无论人在何处,只要有些许的触发,便会生出一份浓郁的乡愁。故乡永远是一个人心中最美的地方,不管世事如何变迁,对故乡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二
燎沈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对于周邦彦我了解极少,对于他的诗,我读的也委实不多。若不是缘于杨老师所写的小暑节气课程,我想我是不会过多地去了解他的。可是读了他的这一首词,心里居然极为喜欢,于是又开始查找资料,深入地去了解了一番。
周邦彦年轻时意气风发,一个平民太学生,凭着《汴都赋》一文得到了神宗的赏识。本可以很快飞黄腾达,可是因为新旧党争的政海波澜,平生都是沦落在外地为官。他虽仕途不甚得意,但是在文学方面却颇有名气。
在文学史上他是个结北开南的人物,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先声的人物。他开拓出了“不矜感发矜思力”的作风,对南宋有很大的影响。像姜白石、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甚至周密、张炎,都受到周邦彦较大的影响
他在艺术上穷极工巧,时人对周邦彦的评价比苏轼、辛弃疾都要高,“两宋以来,一人而已”。虽然个人在心里一直是推崇苏轼,辛弃疾的。但是由此可见周邦彦也自有他的过人之处。
我们且来看这一首《苏幕遮·燎沉香》,这首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之所以喜欢这首词,实在是因为他写得有趣且情深。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这一句里鸟雀宛如调皮的孩子,它们欢呼庆祝天气由雨转晴。读到这一句,耳边似有鸟儿在嘤嘤和鸣,心情不由得愉悦起来。
最妙的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国学大师王国维评:“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神理如何,我说不真切,但是我可以想到:初升的太阳晒干了荷叶上留存的隔夜雨水,水面上的荷花亭亭地绽放,一阵风吹过来,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面。
读一句的时候,心里会有许多记忆被唤起。从小到大虽不能常常见到荷花。但或许是出生在夏季,便对这六月花神情有独钟。童年时家后面有小小的荷塘,也曾在雨后去观赏。那田田的叶子上,有晶莹透亮的水珠滚来滚去;那亭亭的花,宛若仙子般姿容美好。年幼的我,虽不能说出其中的妙处,但心里也极为欢喜。
渐渐长大以后,对莲花的喜爱之情更是与日俱增。虽口中不说,但凡是与荷相关的文字与图片我都尽力搜集,对于那些作者更是心生好感,毕竟他们把自己喜欢的荷花描绘得如此美好,说出了自己想说却未能说出的心意。每年暑假外出旅游,能够欣赏到荷花的地方我总不会错过的。但是他乡的荷花,美是美,可是在喧闹的人流中穿行的我,却总是找不到独自赏荷的心境。反而不如在乡间偶遇小小的荷塘,独自一人,凝神细赏,收获更多。
此刻,我对着周邦彦的这首词,重温了那些美好的过往。也体会了他对故乡的无限思念。“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词人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指杭州西湖)。
不曾去过杭州,没有看到过“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美景。心底里总是念念不能忘的。本打算这个暑假前去游览,但种种事由耽搁,至今终未成行。想那周邦彦长期远离家乡,游宦四方,难免会思念故乡的亲人与风物。对于故乡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荷花了,因此他以荷为媒介,表达对故乡杭州的深深眷念之情是再自然不过了。
反复读周邦彦的这首词,心中越发地喜欢,也有诸多的感触。想想以前对于宋代词人,只是偏爱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其他的便很少问津了。可若想深入了解宋词,理应广泛涉猎,兼收并蓄,才能有更多收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