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论文的的过程中接触到多标签分类(multi-label classification)的任务,必须要强调的是多标签(multi-label)分类任务 和 多分类(multi-class)任务的区别:
- 多标签分类任务指的是一条数据可能有一个或者多个标签,举个例子:比如一个病人的体检报告,它可能被标记上,高血压,高血糖等多个标签。
- 多分类任务指的是一条数据只有一个标签,但是标签有多种类别。机器学习中比较经典的iris鸢尾花数据集就是标准的多分类任务,一条数据喂给模型,模型需判断它是3个类别中的哪一个。
这里笔者强调一下多标签分类任务的两个特点:
- 类别标的数量是不确定的,有些样本可能只有一个类标,有些样本可能存在多个类别标签。
- 类别标签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还是拿我上述的例子来说:如果一个人患有高血压,他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也会变大,所以高血压这个label和心血管疾病的那些labels是存在一些依赖关系的。
多标签分类算法简介
多标签分类算法比较常用的有ML-KNN、ML-DT、Rank-SVM、CML等。我就不多介绍这些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研究。这里主要介绍如何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做多标签分类任务,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下多标签分类模型的输入和输出。
模型输入输出
假设我们有一个体检疾病判断任务:通过一份体检报告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以下五种病:有序排列——[高血压,高血糖,肥胖,肺结核,冠心病]
输入:一份体检报告
输出:[1,0,1,0,0 ] ,其中1代表该位置的患病,0代表没患病。所以这个label的含义:患者有高血压和肥胖。
模型架构
接下来如何建立模型呢:
当然你可以对label的每一个维度分别进行建模,训练5个二分类器。
但是这样不仅是的label之间的依赖关系被破坏,而且还耗时耗力。接下来我们还是来看看深度神经网络是如何应用于此问题的。其架构如下:
- 采用神经网络做特征提取器,这部分不需要多解释,就是一个深度学习网络;
- 采用sigmoid做输出层的激活函数,若做体检疾病判断任务的话输出层是5个节点对应一个5维向量,这里没有采用softmax,就是希望sigmoid 对每一个节点的值做一次激活,从而输出每个节点分别是 1 概率;
- 采用binary_crossentropy损失函数函数,这样使得模型在训练过程中不断降低output和label之间的交叉熵。其实就相当于模型使label为1的节点的输出值更靠近1,label为0的节点的输出值更靠近0。
有点类似 Structure Learing ,最终模型的输出就是一个结构序列。
实战部分
导入必要的python包。
import scipy
import pandas as pd
from scipy.io import arff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Dense
import numpy as np
载入数据
数据是一份益生菌的数据集,数据集可以从这里下载。数据样式如下图所示: 共有117列,其中前103列是数据的feature,后14列是数据的label(都是0或者1)。
data, meta = scipy.io.arff.loadarff('yeast-train.arff')
df = pd.DataFrame(data)
数据预处理
这里没有做太多的EDA,数据清洗等工作,只是将将数据的feature和label分开,同时将数据分成训练集合测试集。
X = df.iloc[:,0:103].values
y = df.iloc[:,103:117].values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test_size=0.2, random_state=0)
y_train = y_train.astype(np.float64)
y_test = y_test.astype(np.float64)
模型定义
按照上文所描述的模型架构,搭建了一个2层的神经网络,每层神经元个数分别是500和100。
def deep_model(feature_dim,label_dim):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Dense
model = Sequential()
print("create model. feature_dim ={}, label_dim ={}".format(feature_dim, label_dim))
model.add(Dense(500, activation='relu', input_dim=feature_dim))
model.add(Dense(100, activation='relu'))
model.add(Dense(label_dim, activation='sigmoid'))
model.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binary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return model
模型训练
定义好batch_size,训练轮数epoch,将处理好的数据喂给模型,就可以跑起来了。
def train_deep(X_train,y_train,X_test,y_test):
feature_dim = X_train.shape[1]
label_dim = y_train.shape[1]
model = deep_model(feature_dim,label_dim)
model.summary()
model.fit(X_train,y_train,batch_size=16, epochs=5,validation_data=(X_test,y_test))
train_deep(X_train,y_train,X_test,y_test)
模型架构和训练过程如下图所示:模型训练5轮,验证集准确率就达到0.8
结语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多标签分类,因为就拿用户画像来说,一个人身上很少只被贴上一个标签,人是复杂的,通常是各种标签,各种人设的集合。所以模型必须学会如何分辨和识别一个带有多个标签的复杂的事物,这样的模型才会是更聪明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