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0年前,亚里士多德曾说,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为人生最高目标。
尽管我们比古人活的更长久,更健康,享受更多生活消费品,但仍有很多人时时处于焦虑和倦怠中。
维克多.弗兰克在《活出意义来》一书的序言里说:“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你越是对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因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想一想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最优体验”,曾经参加过竞走5公里,在一天也没有训练的情况下,虽未获取名次,但走完全程的瞬间那是一个永远记得的体验;报纸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小学四年级老师在全班念的自已的作文;初一第一次独自骑自行车到团部……回忆自己感到最愉悦的时刻通常在完成某项艰巨任务辛勤付出,把体能和智力都发挥到极致的时候,当时未必感觉愉悦,但日后回想记得住的快乐,却是这些掌控自己让自己并不一定舒服的过程。
生活越好,人越不满足。小时候放学回家,有个馒头加上油泼辣子,就是一顿香喷喷的午饭,个别时候吃上葱花饼,都会在学校炫耀自己的幸福,而现在呢?对吃饭这件事,已经没有什么值得说道和记忆的了。
怎么办呢?《心流》“快乐的源泉”一章中告诉我们,每个人必须运用现有的工具,为自己塑造有意义的快乐人生。一是做自己的主人;二是放任的争议;三是不以社会赏罚为念。“人害怕的其实是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而非事物本身”,每个人有能力去消弭那种判断。
释放自己内在的生命。生活的品质取决于控制意识的能力。印度瑜伽、道教、佛教,人类几千年来追求得到自由、控制生活、追求幸福的秘诀,但是没有一个可以背诵下来重复使用的。每个人只有从不断的尝试和错误中去学习,必须投入感情和意志才能得到,只有实实在在去做才行,只有刻意练习精益求精才行。
培养独立意识,掌控自己内在意识和体验,进入“心流”的体验――就是当你特别专注地做一件目标明确而又有挑战的事情,而你的能力恰好能接住这个挑战时,你可能进入的一种状态。它的特征是你做这件事的时候会忘记自己,忘记时间流逝,不管多复杂都愿意去做,并且有强烈的愉悦感。
心流就是大脑的生命,让你的心理越来越有秩序,当一切纷扰念头都销声匿迹,只剩你和当前事物时,那种心灵如冰晶般通透,念头如雪水般畅流的感觉,就是你的最优体验。
米哈里在《心流》一书中的全部研讨都是在证明幸福不是人生主题,而是附带现象。幸福是你全身心地投入一桩事物,达到忘我的程度,并由此获得内心秩序和安宁的状态。
祝我们都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