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河流静静流淌,载着一个个漂流瓶驶向远方,你不经意间路过,轻轻拾起,打开瓶盖,发现它的名字叫做独处的时光。
印象最深的独处的时光一共有三段。那时候的我刚读小学,寄居在亲戚家,内向腼腆,不爱说话。脑海中浮现出画面是课余时间在六楼的阳台上静静看着路上的行人,过来过往,自己绑着鞋带,一个下午就溜走了,那时不知道,小小的我已经开始打发时间于寂寥中,初尝到哀愁了,好在很快找到了玩伴,就是那间光线不太好的书房和那书架上一排排的书。缩在角落里看着一本一本的童话书,还有80年代的少年文艺,现在我也偶尔翻翻,但是觉得远不如从前般好看。一个个童话里的故事,生活中的故事,在我心中慢慢生根发芽,好像大了以后再也没有看过多少除了学习以外的其他书籍了,也是凭着那点底子,小学到初中阶段的作文几乎没有怎么头疼或发过愁,记得很有意思的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读着我的作文,“记忆的后面往往跟着一块橡皮,很多往事都被这块橡皮拭去”,然后同学们都觉得不错写作文就全用这句话开头,其实我也不是原创,只是在哪本很老的书里边角看到过,借过来发挥了下,一下就火了,好不得意。那时的我想象力总是很丰富,觉得有讲不完的话,说不完的故事。独处的时光在记忆里是朵长在昏暗环境里的无名小花,孤独又自强,靠着汲取书籍里的养分,默默无闻,低调成长。
那是一个很冷的冬天,刺骨的冬寒和肆虐的大雪好像占领了整个冬的版面。毕业了还没找到工作的我在一家律所实习,没有工资干点杂活,我暂时的家是在武汉一所大学旁边的出租房,十几平的简陋的小屋子,除了紧闭门窗,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取暖方法。倒霉的是没多久电脑被偷,于是乎在那个没有电视,手机还没更新换代成智能手机的条件里,业余时间对于我来说就是学习备考,累了听听收音机。主播们磁性的声音,一个个暖心的小故事,一首首有故事的歌曲,陪着我度过那不长不短的两个月的时光。怎么去描述那段日子呢,它或许很惨,可是着实珍贵!还记得每天早上一手豆浆,一手大饼,穿过拥挤的人群去挤公交的狼狈不堪,卡在门边,动也动不得。偶尔遇到好心人给我腾个位置,能站的舒服点,就感激万分,那时候莫大的幸福可能就是公交车上的一个空位吧。为了节约,晚上那么晚回来自己做饭,再多做一份第二天的饭带去吃。刚毕业的小姑娘在工作上屡受委屈自不用说,太冷的时候水管被冻住了,手洗的牛仔裤结了冰,即便是这样的日子,那时候竟一点也不觉得苦,靠着向目标奋进的动力、几条短信、几通电话、几段声音,倒也安然自得的日复一日,从不曾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抹过泪,仿佛觉得生活本该如此,没有一点不满,现在想想,觉得太不可思议,可是那时的我,是那样淡然坦然努力地在跟自己独处。过得充实而又不太幸福的幸福。就这样,一天又一天,忽然,我就收到了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面试通知,离自己的目标近了起来.......
接着也是在一个小屋,那时的我已经进入了公务员的队伍,有了固定的收入,工作清闲,生活安稳。可是每每下班呆在暂住的小屋里,就觉得无比的落寞,舔舐着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乡愁和自己徒增的烦忧。三毛曾经形容自己有一段时间的生活时说过,日子就像织布机上的经纬,一匹一匹的岁月被织了出来,而花色却是一个样子的单调。像极了当时的我。小屋的面积大了很多,虽然条件依旧简陋,但是也还够住。不想打理毫无生机的房子,不想调解死气沉沉的心情。电脑前呆呆坐着,淘宝上痴痴地逛着。细想一下,喜欢的东西也能给自己买了,闲暇的时光也大把大把了,不用起早床,不用赶公交,不用熬夜,经济独立,生活自主。看似不错,但是始终不快乐,没有生机的单调让我跟自己独处变得痛苦,找不到从前那般的自己。每每想起那段时光,如果好好利用起来,哪怕是去多读几本好书,都不错。可是没有如果,我放纵那些时光从指缝溜走,除了无奈就是叹息了。
独处的时光,看似荒芜,实藏繁华。越发觉得能静静的沉浸在有精神的世界里是件幸福又满足的事情,随着学业的繁忙,年岁的增长,快餐式的生活节奏让闲暇时光更多地变成了刷别人的朋友圈,看各种新闻,甚至和我八竿子打不到边的娱乐花边新闻,于是,我看到了别人眼中的美景、美食,别人家的萌娃,看到了别人的喜怒哀乐,可是自己仍然觉得很空,空洞的空。不得不承认,独处,把握好了就是积攒的财富,就是精神的储备站。你用心地勾勒的,总会反馈给你美丽的彩图。浪费掉了的,也就是后悔的教科书,你放纵了的漠视了的,换回的就是一张冷眼的白。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