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的下一层是什么?
我跟朋友开玩笑说,今天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在不间断地学了三年之后,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顿悟时刻:学习知识,要向下挖掘。
放下《精进3》,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所学知识的下一层是什么?
在看书或学习的时候,很少有人去思考自己所学的知识处在第几层,在自己所学的知识下面还有没有一层。
换言之,知识也是需要地基的。唯有地基坚固,才可能在上面搭建起高楼。
如果说注意力管理是一个向下聚焦的过程,那么知识的学习也是一个向下深挖的过程。
有一次,我们邀请《认知颠覆》的作者程驿老师做分享。他说:“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都是一栋大厦。”
现在我们有一栋知识的大厦,地下是原理层,第一层是模型层,第二层是操作层,第三层就是经验层。
原理包括底层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信息原理,也包括数学、物理学中的底层原理,还有各学科原理。
模型主要是不同学科的模型:比如经济学模型、演讲模型、心理学模型等等
操作包括流程、方法、操作手册、步骤等。
经验大致分为故事、案例、类比、实验、观点、数据。
各层的知识虽然各不相同,但却又存在紧密的联系。
学习高手之所以能够更加高效地学习,甚至在短短几十年内就掌握了别人几辈子都学不完的知识,就在于高手懂得去挖掘深处地下原理层的知识。
这并不是说处在模型层、操作层和经验层的知识不重要,而是懂得事物的原理,能够帮助我们更容易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
(二)如何找到事物的底层逻辑?
这几天重读润总的《底层逻辑》。
到底什么是底层逻辑呢?润总给出的答案是,事物间的共同点,就是底层逻辑。换句话说,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处,变化背后不变的东西,才是底层逻辑。而底层逻辑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它可以超越时空,存在于过去,现在和未来。
如果想要去找到事物的底层逻辑,就要求我们有洞察万物的能力和系统思维的能力,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系统就是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所谓洞察力,就是透过表象,看清系统各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
学数学出身的润总,对数学思维的应用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他讲到了数学的公理体系。在欧氏几何中,所有的定理都是由五条公理推导出来的。
(1)任意两个点可以通过一条直线连接。
(2)任意线段能无限延长成一条直线。
(3)给定任意线段,可以以其一个端点作为圆心,该线段作为半径作圆。
(4)所有直角都彼此相等。
(5)若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并且在同一边的内角之和小于两个直角和,则这两条直线在这一边必定相交。
如果说公理体系是一棵大树,那么公理就是大树的树根。
润总讲到,一家公司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就相当于这家公司的公理。所有的制度、流程、产品、服务、文化都是从树根这里生长出来的枝、叶、果。
(三)如何才能越学越通透?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知识。知识如何才能越学越通透,我想有两个步骤必不可少:一是找到知识的源头;二是学会举一反三。
什么是知识?知识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的总和,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结果。
任何知识是有边界的。有时候,同一种知识的运用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
克里希那穆提曾说:“一个受制于知识、接受别人指导的人,一定会被他所学的东西拖累。”
普通人还远远达不到被知识所累的境界。但这也提醒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一定要有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
菲茨杰拉德说过:“一个人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往心灵自由,让自己有足够的能量,可以摆脱外在的束缚,最终达到一种本自具足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