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班的相信都有这样的经历。我有个同事,每个月拿着3000不到的工资,当然除掉了五险一金,这个同事可谓任劳任怨,但还得不到领导的赞美,举几个例子吧。有时一个月每天加班到晚上十一二点钟才回家,做完的数据还的发给领导审批,当然领导是不会等到你十一二点看你发的数据的,早早的就在温柔乡了。等到第二天,看你做的数据,如果有点点瑕疵,不好意思,就得重新打回再接再厉,瑕疵多的,那你就等着被骂了。如果你跟老板要涨工资,不好意思,你会被说的体无完肤。有次一个同事工作了很多年了,去找老板谈这个事,老板直接来了句做的了就做,做不了就直接辞职,我们这里不缺人,说这工资哪里都能招的到,后来那个同事直接被骂的哭了。
为了挣这3000块钱,可谓颜面尽失,没有了尊严,也许找一份工作不容易吧,为了生存,不得不屈尊人下,受人诟骂。办公室这样的人很多,为什么不愿意出去挑战挑战了,当然你可以往职业方面去发展,把自己训练成干练,稳重的职业人士,还有一种就是没有什么专业的,在这里赚点钱给家里贴补家用,只能说句打工不易。
当然在这里并不是鼓励大家辞职,往外面闯。而是觉得应该有多点收入的来源,而不仅仅靠上班来赚钱,比方说你自己喜欢什么小饰品,可以在自己工作之余,在网上销售,说不定以后这个项目会成为你的主业,赚的钱比打工多,那你是不是在家就能赚钱,就像马云说的,以后的人要么做互联网,要么做实体,要么做金融等,等你的副业可以赚的比上班多的话,你就可以炒老板鱿鱼,想怎样就怎样,不至于看老板脸色。
另外实体经济毕竟还是基础,必须的要有人工作,不然都去跑到互联网做生意,那实体只会衰败,吃穿住行都出问题,出现泡沫经济,所有不能本末倒置,实体经济是基础,其他行业是衍生的附属经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起打工,我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合资的上市公司做事,看到很多内勤每天所做的事都差不多,到质管部递交资料审核通过客户的公司资质,在整理业务经理计划,核对计划,计划做好后就到财务去确认签字,再到仓库去发货,然后反反复复做着同样的事情。一年又一年,这样的事能够对自身价值提升多少了,唯一的收获是对本岗位工作熟悉了,各个部门都清楚,整个公司的架构都清楚了,纵横比较下,你对公司的业务熟悉多少,对公司其他部门的人知道多少。能够了解的人说明还有点悟性,但若仅满足现状的工作状况,你会脱轨,脱轨的严重性就是跟不上外面的行情,徘徊在社会的边缘,始终做着基础工作,说起来这有点像青蛙效应,就是一只青蛙放在冷水锅里煮,开始可能没觉得有什么,等到水开了,你想逃都逃不掉。所以一个人需提前为自己做好以后准备。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大家都知道在七八十年代出去闯的人大多发财致富,就是这个道理,那个时候市场信息极不对称,物质缺乏,常听我爷爷讲,那个年代哪里树叶子掉了,都会有人去抢,为什么,因为树叶子能做生火用。可想而知物质缺乏到这种地步。基本只要出去做生意的,基本都会赚,不需要什么高深莫测的营销啊,电子商务啊。所有胆大是第一步,敢出去闯。那个年代很多都是没饭吃被逼的没办法才出去。
生意越来越精细化,如今,胆大的红利期已经过了,大家都反应生意越来越难做,其实事情也确实如此,近几十年发展变化太快,大部分行业遭到淘汰,更新。就像连锁大药房,现在光主板上市的就有四家,益丰,老百姓,一心堂,国药,还有很多在创业板快上市的好几个,还有很多股份改造的公司,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此前药店的杂,乱,现在很难见到了,不光连锁行业在洗牌,上有工业也在洗牌,资源整合。生意做的越来越细化,专业化,多样化,反过来说生意是越来越多,乱世出英雄。比如以前淘宝很红,但随之演化出天猫,在后来又出现京东,聚美优品,唯品会等等巨头,每个巨头的营销点不一样。认真分析每个行业的老大,他们的特点,只要你找到你的特点,你的营销点,你就能成,机会是无处不在的,关键,现在的生意是越来越精细化。
这些事少部分人做的事,还有大部分人干什么去了?可以跟在这些弄潮儿分杯羹吗?现在很多的新媒体,起码有三四十个吧,还不包括深渊的网站。互联网就是解决了空间的问题,把各个地方的人联系在一起,如果你有好东西可以买,只要别人需要,你就可以卖出去,渠道有很多,咨询网站,问答网站,八卦类网站,微博,博客等等都是你的渠道。
在这里想说的是上班只是你生活的一种方式,钱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赚,千万不能被工作给绑架。世界那么大,生活得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