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的主要方向是情感咨询,包括恋爱,婚姻,亲密关系及亲子关系的咨询等等。最近遇到的一些来访者,无论他/她们遭遇的是什么,也无论他/她们痛苦的表现形式有多么的不同,在与他们深入、细致地交流中,帮助她们梳理清楚内心的混乱和冲突后,透过他们或抑郁或哀伤或焦虑的情绪后面,总能看到解决问题的根源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方向:那就是寻找自我,并成为自己。
比如:一个年轻的女性,因为和男友分居两地无法在一起,双方已经说好分手,可是每天如果接不到对方的信息就会陷入抑郁情绪中,觉得自己很糟糕,什么也不是。但是又很讨厌自己目前这种暧昧的状态,不知如何走出来。这位女性只是通过她与男朋友的关系来定义自己,她所有的价值感都建立在这份关系中,而缺乏独立的自我认同。如果人们要让外界给予自己自我价值感,而不是从活力中、从主动性和创造力中,从爱的力量等等中去获得它,去思考它,那么她们就可以被人操纵,她们只能做出反应,而不是主动地去享受关系和安排生活。
比如:一个因为母亲的离世陷入哀伤感觉的来访者,在回忆和倾诉、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那些混乱、矛盾的强烈情感:痛苦、恐惧、害怕、愤怒、怨恨、内疚、自责、思念和爱后,突然发现自己的一生都和母亲纠缠在一起,试图反抗和逃离,母亲突然不在了,突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了?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在哪里?是的,如果我们与一个人之间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就会与他血肉相连,并和他一起成长。经历哀伤丧失的人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正在流血的伤口,正如这位来访者,仿佛失去了根基,这个相互之间融为一体的过程突然被死亡打断了,也因此改变了整个生活。在哀伤过程中,我们必须重新将我们自己作为个体来思考,作为个体再次找到与世界的联系。我们必须从与他人的关系中的自己回到个性的自己。
比如:一个婚外恋的女性在经历了短暂甜蜜的婚外情后,接着被情人抛弃后,不得不重新面对自己空虚、无聊、寂寞的生活。不得不重新思考: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怎样能让自己过得更好?又比如,一个焦虑的母亲,因为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总是对女儿发火,在咨询中教会她一些简单的相处技巧后,再帮助她收回自己在女儿身上的投射(女儿的成长激活了她内在的某个部分),当她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的时候,她才发现:一直以来她都忽视了自己的需要……
再比如,高二男孩的父亲,在与孩子激烈冲突后妥协,被孩子处处要挟,受制于孩子的威胁,只有帮助他完成与原生家庭的分离,帮助他完成自己青春期与父母的艰难脱离,他才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地理解我们为什么会犯这些错误。还有一个大三的花季少女,因为失眠和抑郁,半夜三、四点睡不着恨不得拿刀捅自己,来咨询时说过的最让我唏嘘的一句话:“我已经太久没做自己了,我已经不知道怎么做了!”我们能够接受自己的阴暗面,在我们力所不能及的地方接受自己,我们才有可能看见那些发展的可能性。还有那些恐婚的年轻男男女女们,那些在婚姻里痛苦的人们,那些总是在漂泊,那些……总是在寂寞又总是不想停下来的人,倾听他们的故事,总能听到 “我不知道我要什么?”的心声。
借用玛勒的理论结尾:人类的人格发展开始于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心理融合的状态,然后慢慢进展到与他人相分离的心理状态,只有从这种状态中摆脱出来,建立亲密而独立的关系,才能真正获得自我。
所有问题和反应带来的机会是人可以通过心理疗程找到走向自我,走向自主的路,找到与自我的深度联系,并成为自己。
作者:深圳千叶莲临床心理专科门诊部 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