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易经文化博大精深,易经中所蕴含的"天人和谐"的整体性,直观性的思维方式和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帮助人类安邦治国重要文化之瑰宝。
《易经》不仅包含天文地理等许多知识,更乃是古圣先贤所留宇宙造物之简易法则,《易经》之“易”有简易,变易与不易三义。
乾坤造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乾乃天阳之气,万物始于气。知道了阳气何处积蓄,发动,便知万物在何处起始、诞生、发展、成熟。阳气是否饱满、充足、厚实,变知成长之路能够走多远。坤是地阴之形,乾阳之气入坤地阴形中,鼓动万物之形动而生。坤地之能顺从入阴之乾阳的充实和鼓荡,支撑着万物从地而生,随之生长壮大、老死,复归于气化。坤地的能量包裹住乾阳,使万物形与形之间缕缕分明。乾健而动,观其所知便能始物而无所遁,故以为易而知大始。坤顺而静,凡其所能皆从乎阳而不自作,故以为简而能成物。以草木之生观之:天之阳气一到萌芽尽发,何其易也。坤不必别有作为,承受而长养之,即其能何其简也。
易道尽于乾坤,乾坤尽于“易简”,“易简”即在人身,学者求易于天地,又求天地之易于吾身,则易在是矣。乾坤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天之所以为天,地之所以为地,人之所以为人,一易简之理焉尽矣。圣人俱行易简,法无为之化。天下之理莫不由于易简而各得顺其分位。若能行说易简,静任物自生则物得其性矣。故列子云:不生而物自生,不化而物自化。若不行易简,法令滋章则物失其性也。天地间凡物皆有乾坤,而人心尤自具一乾坤。圣人之能事,可以与天地参矣。天地有自然之易。易中有自然之天地。天地与易不外乎自然之理。理至易至简,则人心有易人心有天地也。
知“易”者知天下,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行天之道者,天亦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