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八,对惜春的判词云: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勘破三春景不长”—语带双关,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是说惜春的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长,使惜春感到人生幻灭。“缁衣顿改昔年妆”,这句讲惜春用黑色尼姑装束换掉了她当侯门小姐时穿的红装。缁衣,黑色的衣服。僧尼穿黑衣。“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最后两句讲可怜可叹得侯门小姐,独坐青灯下陪伴古佛旁。
贾惜春是宁国府贾敬之女,贾珍之妹。母亲早死,父亲又出家修道。荣国府贾母心疼她,把她留在身边。她前面有元春、迎春、探春三个姐姐,惜春是贾府四春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其号“藕榭”。由于她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爱护,是一个命苦的“小姐”。在黛玉进入贾府时她第一次在小说中出现,在黛玉的眼中,她生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那时她大概十来岁的样子。
惜春性格孤僻乖张
因惜春的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贾珍虽然是惜春的同胞兄长,但在小说前八十回中,从没有提到贾珍夫妇关心惜春的事。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贾母有众多的孙子孙女,给予她的爱也是少得可怜。由于从小缺少父母和亲人怜爱,使她养成了孤僻乖张的性格。
大观园里那么多姐妹,她却和小尼姑智能儿玩在一起。在抄检大观园时,她对待贴身丫鬟入画和嫂子尤氏的态度,都能体现出她孤僻乖张的性格。
惜春待人冷漠无情
抄捡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犯了一点小错误的丫鬟入画。而对入画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冷漠无情的典型性格的表现。
入画是从小伺候她长大的丫鬟,她们主仆之间在长期相处中应该是有感情的。王善保家的带人在入画住处检抄出男人的东西,最终凤姐查明是入画代管贾珍送给哥哥的东西,查明缘由后连凤姐都能谅解,而她却揪住此事不放。
第二天叫来了嫂子尤氏,让把入画带出去。因为人画本是宁国府那边来的,惜春先责怪尤氏“管教不严”;接着是要尤氏把人带走。最后表示,“或打,或杀,或卖,我一概不管”。
入画跪着哭着,苦苦哀求,尤氏和奶娘也在一边替人画说情,可惜春小小年纪,竟生就一副铁石心肠,她不管人画从小伏侍她一场的辛劳,也不顾嫂子尤氏的情面,竟是执意要将人画扫地出门。
赶走入画,是惜春故意借题发挥,以此达到与兄嫂决裂的目的。有关宁国府丑恶的传闻,惜春早有耳闻。惜春早就想摆脱宁国府给她带来的阴影,而恰好入画之事与宁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惜春誓与哥嫂的决裂,表现了她不与哥嫂同流合污的决心。她的错在于把入画成了她断绝宁国府的“炮灰”。
惜春承认自己冷漠无情,但她有她有充分的理由:“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意思是说,不下狠心断绝世间的种种感情纠葛,便不能成为一个自由自在的人。
惜春并非天生就冷酷无情,她的父亲贾敬痴迷炼丹求道,同胞兄长贾珍只顾自己吃喝玩乐。她虽有亲人,却从他们身上得不到一丝温暖。这是造成她心冷的原因之一。贾家的衰败,姐妹们的悲惨命运,也是造成她悲观厌世、冷酷无情的主要原因。
惜春喜好绘画艺术
惜春不工诗,但也参加诗社,在李纨的邀请下负责“誊录监场”,雅号“藕榭”。在第四十二回中她奉贾母命要请假画《大观园行乐图》。群钗开会,对于绘画的工具、准备步骤,有过极详细的描写。
当黛玉问画不画人,惜春解释说:“原说只画这园子的,昨儿老太太又说,单画园子成个房样子了,叫连人都画上,就像行乐图似的才好。我又不会这工细楼台,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驳回,正为这个为难呢。”
此话透露出了惜春的苦恼,她只是喜好绘画,绘画技艺并不高,贾母却撂给她一副重担子,还不断加份量,让她如何担得起来?
从此以后。《红楼梦》后面大半部,惜春几乎都在与这幅画较量,没个出头之日。至贾家被抄,贾母去世,也没有见惜春的《大观园行乐图》完工。
贾惜春的悲惨命运。
据曾见下半部佚稿的脂砚斋评语,惜春后来“缁衣乞食”,境况悲惨,并非高鹗在续书所写的取妙玉的地位而代之,进了花木繁茂的大观园栊翠庵过闲逸生活,还有一个丫头紫鹃“自愿”跟着去服侍她 。
关于惜春出家的暗示,原文中也有不止一处提及,比如周瑞家的送宫花一回,看到惜春正在跟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顽笑,惜春曾说出一句谶语:“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我明儿也剃了头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这花儿戴在那里呢?”
贾府过元宵节时,惜春作了一首灯谜: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谜底是佛前海灯。庚辰本脂批说:此惜春为尼之谶也。
这些暗示,都指明了惜春最后的结局,即出家为尼。
惜春的出家,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从此甘愿做一个到处化缘乞讨的尼姑,也不再生于豪门,做人身不自由的末世小姐。